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签字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Ⅲ
引言…………………………………………………………………1
一、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形成发展的基础……………………2
(一)思想基础……………………………………………………2
(二)社会政治文化基础…………………………………………13
二、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内容………………………………15
(一)文官考试制度法规.……………………………………15
(二)文官考试组织机构…………………………………………17
(三)文官考试种类………………………………………………20
(四)报考资格……………………………………………………24
(五)考试方法……………………………………………………26
(六)考试科目……………………………………………………27
(七)分发与任用…………………………………………………29
三、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评价………………………………30
(一)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征……………………………30
(二)对现今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作用………………………37
结语…………………………………………………………………41
参考文献……………………………………………………………43
附录:北洋、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立法情况………...…….45
致谢…………………………………………………………………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以及社会文化和政
治基础。孙中山先生批判继承了中国科举考试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公
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考试权独立学说,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
度蓝图。而戴季陶对孙中山考试思想的阐述和发展,又直接参与了民国文官考
试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1905年科举的废除,近代教育的兴起,1912年中华
民国的建立,中国由封建君主制开始走向民主共和制,为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官考试法制化进程,本文在对
民国文官考试思想、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民国文官考试
制度构建为主线,分别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演变、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
的分析和评述。经过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几个历史时期
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文官考试体系和法规体系,建立
了在行政权之外,独立行使文官考试选拔、任用、考绩、奖惩等权力的专门文
官考试机构,并由此形成民国文官考试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体系。
考试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及其法规化建设成为推动文官考试制度的关键因
素,考试组织机构、考试种类、报考资格、考试方法、考试科目等构建则成为
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核心任务。在众多的社会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下,
民国时期的考试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立法行考、考试组织的独立性、传统和
现代相结合。通过实施文官考试,选拔出了一批建设人才并进行了分发任用,
为民国文官队伍输送了新鲜的成份。但是,由于政局动荡,战乱不断,党国政
治,虽已走上法制化轨道却依然被专制统治的人治因素所困扰,以及传统用人
思想的惯性影响,制度完善、实施困难但仍留有“后门”,民国文官考试制度
实施情况远未达到其制度设计的效果,通过考试选拔的文官数量十分有限,发
挥的作用则更有限。
中国公务员考试制度
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