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心理沟通,它是主体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的实质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和谐的历史课堂,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课程资源与课本,教和学等各个要素之间要互相协调,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和谐历史课堂有效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心理沟通,它是主体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就是课程意义在师生、生生中创造与分享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发展性活动,必须人人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学生个性如果不参与活动,课程的意义就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课堂教学中个体参与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现学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这种和谐统一的实质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标的要求为历史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构建生动和谐的历史课堂。

我们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做法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概念的灌输,偏重分数,“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关系欠和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追求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下面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课程资源与课本,教和学等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协调来看如何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根本前提

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师爱又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在态度上和蔼严肃,在行动上细心关怀。

(二)师生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才能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历史。自由开放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