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晓园20095799摘要:随着我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作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关键之一,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关键词:土地供需矛盾土地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正文引言研究综述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空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招商引资及集镇发展无用地指标可用;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乡镇及农村建设用地缺乏规划思想的指导,建设无规划或先行于规划,布局混乱;或与规划思想不相协调,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较低。时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政策的推行,一则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提高,二则有力地缓解了发展无地可用的僵局,为城镇发展赢得了空间。但是,土地供需矛盾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能因为城镇发展寻得空间就忽视农民的利益,影响农村的稳定。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居民点布局类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农村居民点或新村规划布局,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建立完全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周围再分布有较小的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小集中)。,建立小型集中式居民点(小集中)。,就地改建进行改造。5、自发形成的小村落。2、,村庄布局隐患多,形成“先天性”不合理。在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依然有村庄布局,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布局造成村庄布局不合理,形成“先天性”不合理。许多村庄位于采矿区或采空区,有些村庄位于矿产品储放地,有些村庄位于高压走廊地带,重要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能源基地,)建设区等地区。不少村庄位于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保护的区域,如水源护区(如有些村庄位于黄石水库的上游)、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如有些村庄分布在桃花园风景区)、文化保护区等,造成村庄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农村居民点规模小,由于历史条件、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居民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居民点较分散。象这种小规模的居民点基本上只有居住功能,在规模相对较大的居民点中才有小型的商业零售点,谈不上文化娱乐、生产服务设施配套、农副产品加工,这就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受规模效益的影响,这种小型居民点的功能改造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难以进行,将严重制约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序建设严重居民点用地缺乏统筹规划,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和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居民点基本上处于自然形成、自我发展的无序状态,导致了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如平原地区普遍存在的大量条状居民点,而山区和丘陵地区存在的大量点状居民点,这就给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
居民点的布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