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铅山县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铅山县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过年工作经验,对铅山县城市建设规划简要阐述了几点个人思考。仅供参考。【关键词】城市建设问题分析发展对策一、对铅山县的初步认知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是一个物产富饶、森林覆盖率高、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县。近年来,铅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更为迅速。但现状铅山县给人所呈现的印象是铅山县的城市建设滞后于它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县市相比较,无论是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建设品味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现状城市建设问题剖析1、城市结构松散、城市中心不明受河流、铁路、山体等条件的制约,铅山县城市形态呈“南北向空间受限、东西向狭长伸展”的带状城市结构。但整个县城城市建设用地不紧凑,形态较为松散,城市中心不明确。2、山、水利用不够,城市特色不显铅山县城属河谷丘陵地区,信江、铅山河缓缓流过、蜿蜒曲折,周边山体众多,形态各异、气势蓬勃。但现状城市建设却对这些山、水资源利用甚少,甚至缺乏利用。信江沿岸缺少城市绿化,沿河道路与河道太近、空间被挤压,缺乏疏密错落的城市涵养空间,南北向道路与沿河路没有有效贯通,使信江的自然景观无法被城市所利用。城市内部山体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保护和利用,外围山体的景观和视廊和没有通过城市廊道的构筑加以利用,城市天际轮廓线几乎被忽视。3、私人建房过多、城市形象欠佳随着铅山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的建成区不断向外扩张,原本属于城郊的村庄不断被城市包围,变为城中村。城中村内许多民宅破旧之后,居民自行在空地和倒塌的旧宅上重新建设新房以及“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一些建筑,建筑质量、朝向、色彩、高度都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城市形象必然难以保证。另外,在城市居住建筑特别是沿街建筑中,铅山县城的自建房比重仍然较高,使县城的城市建设品味受到一定程度影响。4、涵养空间不足、城市品味不高现状县城严重缺乏城市广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疏散和休闲游憩的公共开敞空间。一座有内涵和文化品位的广场,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而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则能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品味。广场、公园、绿地既能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能起到提升周边土地价格的作用。5、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城市发展随着铅山县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口和用地规模急剧增加,但城市的基础设施稍显滞后,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县城断头路太多,对外交通体系尚未理顺,城市主次干路总体结构不清晰。文化娱乐设施匮乏,老城区商业活动活跃,但是与之相配套的上档次的专业市场、超市、购物中心等几乎空白,沿街商业还是传统的下店上宅式的建筑,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部分区域人流物流混杂,缺乏合理的归行划市。市政设施也已经落后于城市发展,没有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三、城市发展对策1、城市特色塑造一座城市要被人留恋和铭记,需要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元素,也就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通常由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等组成。铅山县要塑造自身的城市特色,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自然环境:铅山县相比于其他县市,有自己独具魅力的山水自然资源。铅山河、信江、九狮山等组成了铅山的山水格局,合理利用山水资源,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融合、渗透。使城市置于自然山水之中,山、水、城和谐共融。地域文化:铅山县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为闽浙赣三省交通要冲,被誉为“八省通衢”。县城河口镇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

铅山县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