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公共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心实验题目:纸层析+旋光度测定实验目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层析(色谱)分离技术物理常数——旋光度测定技术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实验操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实验操作的理性思维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Tesweet(1872~1919),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和化学家。1903年,他在波兰华沙大学做了一个玻璃管分离植物色素的实验:三色六带,该实验论文发表在华沙《生物学杂志》1906年,他将该实验更系统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并首次提出Chromatography—色谱法。一、层析色谱技术*19世纪40年代:瑞典科学家Tiselius,在吸附液相色谱、电泳技术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藉此发现了血清蛋白,因此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生物化学家Martin和Synge,经过11年研究,创建了较完整的分配色谱法,1952诺化奖。Martin1910-Synge1914-1994Tiselius1902-1971*1944年,Consden等发展了纸色谱;1949年,Macllean等发展了薄层色谱法;1956年,Stahl开发了薄层色谱板涂布器,:气相色谱诞生;VanDeemter等发展了描述色谱过程的速率理论。Golay开创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20世纪60年代:Giddings总结和扩展了前人的色谱理论,为色谱的深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气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薄层扫描色谱等现代色谱仪器分析方法相继诞生。*20世纪80年代:色谱技术蓬勃发展、广泛应用。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毛细管电泳(CE)、多种联用技术等现代色谱技术相继出现。20世纪90年代,伴随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技术的发展,色谱专家系统和色谱联用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和应用。1937-1972年,12个Nobel奖都有色谱技术的贡献!21世纪,色谱在理工农林、医药生物、环保材料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1903年:差别革命色谱技术—分离科学的历史性革命*特点:高灵敏度:可实现ng级的检测高选择性:可实现同分异构体、对映异构体的构象分离高效能:快速、微量、在线分析应用广泛:集分离、定性与定量于一体。地位与作用:十分关键,无法替代*2010中国药典——鉴别项显微TLCHPLCGC特征图谱2010年版收载总数5402962362522005年版收载总数281114411161新增25918182591*2010中国药典——含量测定项检测方法HPLCGCUVTLC-S原子吸收氮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滴定鞣质重量法品种数85051172921142713项目数95652172921142713新增70924812191910
旋光度纸层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