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理框架东方岛夷,敬拜天朝日本扩张,中日战争和平共存,动荡其间铭记历史,再度前缘东方岛夷,敬拜天朝在漫长的古代,日本长时期作为中华帝国的外藩,是朝贡体系的一员。在中华帝国的皇帝们看来,日本和其它藩国并无区别。偶尔的争斗,都不会被特别看重,天朝上国始终相信日本翻不起弥天大浪。然而,不屈的日本,却未曾放弃任何一次战胜中国的机会,一旦时机来临,它就是天朝的心腹大患。“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倭》汉光武帝赐倭奴王印绶请封六朝,欲谋朝鲜438年,倭王“自称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奴王,表求除正”。451年,“刘宋赐其封号”。南齐加封其镇东大将军,南梁加封其征东大将军。遣隋使与遣唐使的西来大业三年(607年),第一批遣隋使来到中国。随后,日本共派遣四次遣隋使团。第二次时,隋炀帝遣使回访,中日大使级邦交正常化。从那时起,日本一直努力建立中日间对等的外交关系。从630年到894年之间的200多年里,日本共18次派出遣唐使,每次来访人数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鉴真东渡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宣传佛法,创造了日本律宗,并主导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正规受戒。天皇为其建立了唐招提寺,作为他宣扬佛法的场所。中国茶文化的东传唐朝时代,茶经遣唐使从中国传到日本。日本茶道虽源于日本岛,但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日本茶祖荣西从南宋带回中国茶的茶具、泡饮方式、饮茶礼仪等,后来形成禅宗和律宗两大系统。日本和明朝的交往“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明初日本天皇给明太祖的奏书明代前期,中日两国实行官方勘合贸易。自永乐十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共17次。这些勘合船每次载来日本特产,载回国的则以丝绸、书籍等为主。明朝使者也多带丝绸。如永乐二年明使带有纷丝50匹,纱20匹,永乐四年带有织金及诸色彩币200匹,缔绣衣60件;次年又带有锦10匹,好丝50匹,罗30匹,纱20匹,彩绢300匹;宣德八年明廷回赠日本国王、王妃的有各色丝织品102匹。这种官方勘合贸易到嘉靖二年发生争贡之役后,虽然表面上鲤持,但实际上已经大体结束。官方勘合贸易之外,明廷严禁民间与日本等国发生贸易往来。明代中日官方贸易日本扩张,中日战争地域狭小的日本,历朝历代都有着大陆之梦,占领朝鲜,威胁中国,是日本自古就有的野心。一旦机会来临,中华帝国和它的属邦们就会遭到东方倭寇的悍然一击。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