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一定要符合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据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汉字科学课题研讨中捕捉到的信息 5月28日—29日,福建省第二届“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泉州第三实验小学举行。研讨活动以七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了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在一天半的听课和经验交流活动中,专家们、老师们对汉字科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验让我受益。知道了此课题的操作小贴士:深入浅出,学以致用,适时适度,兼容并蓄。一、讲析偏旁,扩大识字容量:偏旁举一形而统众形。二、解析字理,渗透识字方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三、追溯字源,指导正确书写:探求本义法。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越位、不到位的话就谈不上科学,因为汉字学识字不等于展示古文字,有时需要根据汉字象形性的特点展示古文字,不能只要教学生字,就展示其古文字,有些字的古今字形变化不大,再出示古文字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汉字科学,并不是把每课的生字都用来溯源,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追究它的根源,更大的作用是通过汉字科学的解析,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这个生字,而不写错字。已经认识的字不再拿出来讲,一看就懂的字没必要拿出来讲,解说不便的字没有必要拿出来讲。“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科学的知识给小学生讲授汉字构形的知识。该教法不仅引起了小学生极大的学的效率,同时也无形中传授了汉字文化,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汉字的特点是因义构形,是形音义的结合,这就形成了汉字的构形理据。遵循汉字理据,就是要给小学生尽量讲清楚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使小学生学得明白,知其所以然,在理解中识记,这不仅可以减少死记硬背、机械摹写的耗时费力和痛苦,而且增强了学生识字的乐趣,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例如汉字中的象形字。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如教学“臼”,以往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再说笔画、笔顺,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臼”写成“白”。而运用字理教学法则是拼读后析解字理,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里面的横为什么不相连,上面为什么张开一点儿小口。这样讲解,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兴趣大增记忆深刻就很少写错了。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又如运用字理识记会意字。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林(两木并立,表示树木丛生)、森(三
字理识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