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徐汉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荀子的《劝学》篇集中反映了木直中绳,博学省己;不登高山,不知天高;生非异也,善假于物;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终乎读礼,真积力久;君子之学,以美其身;融会贯通,谓之善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广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法规、加强管理、运用技术、提高能力、规避风险、严于律己、志存高远、躬身践行、创新理念、适应发展、求真务实、敢为人先、掌握科学、拓展知识、遵纪守法、持续发展。关键词:荀子;劝学;博学;荣辱;读礼;贯通;财计;贡献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会计文化,是指以货币、实物、时间为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家庭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预测、决策、记录、计算、控制、监督、分析、考察、评价、反馈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以会计工作人员遵循的法规、道德、诚信、操守、态度、修身、齐家、治国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荀子在二千二百多年以前提出的木直中绳,博学省已;不登高山,不知天高;生非异也,善假于物;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终乎读礼,真积力久;君子之学,以美其身;融会贯通,谓之善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广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法规、加强管理、运用技术、提高能力、规避风险、严于律己、志存高远、躬身践行、创新理念、适应发展、求真务实、敢为人先、掌握科学、拓展知识、遵纪守法、持续发展。一、木直中绳,博学省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青色,取自于蓝草,却比蓝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但冰比水更寒冷。木材经过绳墨弹划一样笔直,却要把它制造成圆形的车轮,车轮的弯曲是加工而成的,即使火烤日晒,也不会变直,这就是制造的功效。所以,木材要用绳墨弹线加工才能变直,金属经过磨砺才能锋利,学识渊博的人不但要见多识广,还要身体力行,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提高素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二、不登高山,不知天高“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1]2不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听前人的教诲,就不知道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化。任何人必须得到教育和修养才能更有智慧。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具备较高的基本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三、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吾偿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叟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2登高眺远,高临远嘱,是人们成就事业的办法,借助交通工
荀子.劝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