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反乌托邦的调查报告.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反乌托邦的调查报告摘要:从《理想国》到《1984》,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从文内到文外,本文探索了随时代变迁,文学作品中人类对理想社会观点的变化,以及反乌托邦的出现。并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分析此种思想变迁的原因,以及运用文学作品中产生的这种反乌托邦思想所蕴含的批判性视角来反思自身社会现实,提出对理想社会不断的探求。关键词:乌托邦;反乌托邦;文学作品;理想社会[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4-0-02 1516年,托马斯?莫尔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社会。他描述了一个几乎完美的社会,但是同时他又用utopia这一拉丁词表示,这说明他自己也知道他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完美社会。尽管莫尔向人们表达了这个完美社会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但是在他之后,其实在他之前也有很多人在寻找或者试图建设这样的一个完美社会。从古到今我们一直在追求这样的一个完美社会,可是这样的社会到底在哪?何处才是我们的理想家园呢? 其实对完美社会的追求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时代,在《理想国》里,柏拉图不正是在他的脑海里构建了这样的一个理想的国土,完美的社会吗?可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与现实对立的模型,是对于理念而非对于现实而言的。他描述的理想国是就理念世界而说的,是现实国家的原型,而现实的国家则是它的退化、堕落的形式,理念的国家是真实的,现实的国家是虚幻不振的,至少没有符合国家的真正本性,理想的共和国是对现实的国家的否定。柏拉图并不指望他的王国能在当时实现,他认为,除非哲学家做了王,这个理想国是不会实现的。但是柏拉图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乌托邦思想。乌托邦思想家们都认为,只有乌托邦中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属于人类的生活。不难看出,乌托邦在柏拉图与莫尔的作品中的表现只能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一种精神上的思考与建构。不过此种情况在后来培根的《新大西岛》里发生了改变。培根以科学为核心谋发展,力求以科学为工具带来人类对于自然更大的掌控以及人类健康快乐的生活。由此,科学成为人类生活改革的跳板,乌托邦不再是纸上空谈而拥有了无限可能。于是乎,人们不再只沉溺于幻想,而动起手来想要去实现它;乌托邦主义者坚信当人类把握住历史规律,以科学为戟,那么自然不再是不可战胜而是可以为人支配的,那么人类解放的那一天就不会遥不可及。在科学进步充满希望的滚滚浪潮推动之下,人们的关注点从基础的物质层面转移到了对社会的理性安排上。这一点可以回溯到《理想国》对真正社会的探讨上,不过鉴于此时民主有所发展人们思想随之变化,此处的乌托邦应追求平等与自由而不再如柏拉图式那样有着鲜明等级区别。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乌托邦的构想里的时候,一些对社会敏感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乌托邦社会的不可行性,他们受到现实社会的打击,开始了反乌托邦的文学创作。其实这样的情况合情合理――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就像世上万物间存在的对立一样,既然有乌托邦的存在就有反乌托邦产生的可能。乌托邦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美梦,而当反乌托邦描绘一个想象中的条件极差的世界,明显的噩梦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中,有1920年扎米亚京的《我们》,1932年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1948年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三部著名的小说。反乌托邦的思想就体现为他们把乌托邦思想的比如理性与科学带向极端,希

关于反乌托邦的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sqcpza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