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村计划第一章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故城村位于翼城县城东南,距县城约10公里,距南梁镇1公里,东接梁家坡,西连川吴村,北接南庙村,南与南梁村为邻。县级王续公路有南向北从村西边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为平原台地,地面微向南倾。 2、自然条件故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冷暖交替,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高温,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冬夏季较长,春秋季较短。历年平均气温℃,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年份气温为℃,最低年份气温为℃,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2月份日照最短,6月份日照最长,最大年份日照时数为2796小时,最小年份日照时数为2081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75天,最大年份无霜期219天,最小年份无霜期165天。多年平均冻土厚度为30厘米,最大年份冻土厚度为60厘米,最小年份冻土厚度为18厘米。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出现,终霜期在4月中旬。年平均降雨量为560mm。年最大降雨量为908mm,年最小降雨量为315mm,多集中于7、8、9月份。故城村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主要是村南部的故城水库。地下水水位深达40-60米之间,水源质量良好,目前仍为村内的主要用水来源,建有深井水塔一座位于村东北部。故城村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土壤类型为耕种灌淤碳酸盐褐土,属于粘土,成土母质为近代洪积淤积物,质地中壤,局部地区中下部有砂壤层。心土层70cm左右可见粘化层和钙积层,淤灌层大于50cm。土体构型属壤体型,石灰反应强烈。通体有砂砾石分布,活土层厚达20~30cm。划分为中壤耕种灌淤碳酸盐褐土一个土种。中壤耕种灌淤碳酸盐褐土土壤肥沃,表层有机质含量%,全N为%,全P为%,该土壤质地适中,保水保肥与供水供肥性能良好,易耕易种,适种作物广泛,为本县最临汾市建筑规划设计院1 佳土壤,可一年二作。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故城村共有2个自然村,即故城村、川芜村。其中故城村现有人口1380人,劳动力680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580人,外出从业人员100人。XX年故城村总产值为430万元,粮食产量52万公斤,村集体收入20万元。人均收入3000元。三、建设现状 1、村庄布局现状故城村周围地势较为平坦,村庄建设用地也较为集中、规整。房屋为砖混结构,近年来村委对部分道路环境进行了整治,使得村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村内道路网络相对比较混乱,多为宅间道路,缺乏主次干道。 2、建筑质量现状故城村以独立的院落式住宅为主,建筑质量大部分比较好。但因各家的经济状况的所区别,故而颜色和修建质量参差不齐,院子及大门的形式较为多样,显杂乱之势,风格也不尽相同,影响了村庄整体的建筑风貌。另外,村中有两处古建筑现已复修完毕。 3、环境与卫生现状故城村环境经过整治,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村内缺乏绿地,绿化覆盖率低,环卫设施较为简陋,部分道路泥泞不堪,部分村庄道路上出现污水均被直接排放于道路上,因此,环境急需进行近一步美化。 4、道路与市政现状道路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均为巷道,宽窄不一。村内缺乏排水系统,排水形式主要以地面排水为主,村内没有设置公厕。目前全村内主街没有安装路灯,主干道路和小巷没有亮化,未来需对大部分巷道进行硬化整治。 5、公共服务设施临汾市建筑规划设计院2 现状故城村,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薄弱。没有幼儿园、图书室、文体活动站、科技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可以说近年来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停滞不前。 1、行政办公用地现状村委会位于村庄中部,与住宅混为一体,没有明确分出,占地200M2。 2、教育机构用地现状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在故城小学上学。村内无幼儿园等教育机构。 3、医疗保健用地现状卫生所位于村委会西侧,为一层的门面房。 4、商业金融用地在村内中部仅有一个小型商店,为一层的门面房。四、发展条件评价 1、宏观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临汾市建筑规划设计院3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
南梁村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