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教师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向玉青我在担任杨浦区的一所区重点中学——上海市建设中学校长期间,被推荐为上海市名校长后备人选,区里一共有14位。去年又参加了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中心组举办的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听了一系列由领导和专家学者所作的涉及教育改革和热点的专题报告,并参加了学校之间的观摩学习、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颇有感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对校长是否应该是学科专家谈几点肤浅的认识:我认为作为校长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名专业管理人员,而不是一名行政官员。由于长期以来,直至目前我国的公办企事业单位是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大学校长有所谓的副部级、正局级等。中学校长有正处级、副处级还有科级等。甚至和尚也有级别。但是我想不论你是局级和尚、处级和尚、甚至是部级和尚,终究是和尚,是专业的宗教人士。是和尚就应该每天撞钟念经。而学校不是机关的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办学实体。校长就不应该把自己看作官员,而是应该把自己看作教育的专业管理人员。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除了应当承担社会对一般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要求之外,还要更多地体现教育领域的特殊性,要懂教育,要有很强的“业务实施能力”。而这种“业务实施能力”应当看成是校长专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我认为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教师。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我认为权力是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所赋予的,而威望则要靠校长自身的品格和能力。有人讲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我以为校长要把优秀教师的素养作为自己的追求,要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中有一定的权威,要深入领略该学科的教改动态,尽力做到精益求精,成为“教学的能手”,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和引导作用。许多优秀的校长,他往往又是某一学科的“领军人物”或“学科的带头人”。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校长,比如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当年在晋元中学担任数学教师时,所教的学生成绩突出,自己的论文频频发表并多次获奖,1984年破格提拔任曹阳二中副校长,1988年又被任命为校长。唐校长在《从好教师到好校长的基本路径》一文中指出:“从我短短几年内职务连连升迁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个好教师,而且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管理能力。”做一个好教师式的校长,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校长要亲自上课,深入教学第一线。校长要走得进课堂、上得了讲台。校长要亲自上课,而且要各年级的课都能上,甚至带头开设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带头编写校本课程,而不是挂一个主编的名。校长亲自上课既有助于直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状况有直接的感受和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目标、规划和具体实施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与教师的沟通,与教师有共同的语言,以此获得教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2、校长的知识面要比较广。狭义地讲,校长除了要熟悉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外,还要尽可能地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深入课堂听课,才能比较准确地与教师交流。去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并听了一节语文课。教师讲的是“新型玻璃”,其中老师问学生“喜欢课文里那句话?”一学生答到:“我喜欢这一句。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温总理在课后讨论时,在肯定了教师讲得好的地方后,又亲切地说:“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
对校长专业化一个方面的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