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301第一节城市系统构成社会系统;产业系统;空间系统;其他系统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概念、属性、区划、归属等;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用地分类;用地构成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仓储用地;绿地;郊区用地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2019/1/302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社会系统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城市产业系统构成:、第二产业、、配套性产业、、从属经济部类城市空间系统构成:要素空间位置、聚集程度和空间形态城市其他系统构成: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Home2019/1/303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的产业系统构成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包括农业、采矿业、制盐业、渔业、水产业等。城市第一产业主要是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城市所需农副产品对城市郊区的依赖程度反映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主要是制造业和加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是城市最活跃的发展因素,对于多数城市而言,第二产业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是拥有一定物质技术设备,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一般是在城市主导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主导产业服务的产业。Home2019/1/304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的产业系统构成主导性产业: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类型,例如,钢铁城的钢铁制造业;汽车城的汽车制造业;港口城市的船舶制造业和运输业等。配套性产业:围绕城市主导性产业而建立发展起的产业,例如,港口城市的船泊修理业、综合性大城市中的信息业和咨询业。一般服务型产业: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产业,例如,交通邮电、供水、能源、以及饮食、服务、园林、绿化环境和环卫等产业。Home2019/1/305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的产业系统构成基本经济部类:满足来自城市外部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经济部类,即以输出为主的城市产业。从属经济部类:满足来自城市内部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经济部类,即以自给为主的城市产业。二者的关系: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基本经济部类的发展会带动基本经济部类就业人数增加,进而带动城市总人口的增加。总人口的增加产生新的物质和服务需求,从而带动从属经济部类的发展,进而带动从属经济部类就业人数的增加,形成循环累积的过程,成为基本经济部类的乘数效应。Home2019/1/306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和控制开发的地域。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发展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一般城市规划区包括三个层次——城市建成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或中心城区)远景发展用地的范围、城市郊区。《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定义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市区、城市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2019/1/307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已经建成的区域,一般城市建筑连接成片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可以理解为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实际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郊区:学术上定义城市郊区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城市化的周边地区,因而郊区的范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城市研究、城市规划或城市管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城市郊区的范围只能是以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为依据,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发生变化。2019/1/308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特性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法律属性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城市用地的区划城市地域因不同目的和不同使用方式,需要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行政区划:市区、郊区;市、区、县、乡(镇)、街道办等;开发区、管理区。用途区划:是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和性质,对土地做出的划分,每块土地都具有一定的用途。房地产权属区划:国有土地、集体土地2019/1/309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区划地价区划:为了优化土地利用、保障土地所有者的合理权益以及规范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体系,对城市用地按照所具条件,进行价值鉴定,由此作出城市土地的价格或租金的区划。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国务院土地管理部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