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涂庆红
E-mail:******@swufe.
时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
“笙诗”。:有目無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
《崇丘》和《由仪》。
主要内容
十《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五《卫风》《王风》、《郑风》、《齐风》、
国《魏风》、《唐风》、《秦风》、《陈风》、
风《桧风》、《曹风》、《豳风》
(160篇)
《小雅》(74篇)
雅: 《大雅》(31篇)
《商颂》(5篇)
颂: 《周颂》(31篇)
《鲁颂》(4篇)
结集
献诗说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国语·召公谏弭谤》
采诗说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
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汉书·食货志》:
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流传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
先秦典籍记载
论语记载(《为政》、《子路》)
齐诗。齐之辕固生。
鲁诗。鲁之申培。今文学派
四家诗
韩诗。燕之韩婴。
毛诗。赵之毛亨、毛苌。古文学派
(前两者取国名,后两者取姓氏)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四始:“《关雎》之乱以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四诗:即“二南独立说”。风、雅、颂、南
诗大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注释
毛传
郑笺
孔疏
朱熹《诗集传》
爱情诗
一、对爱情诗的误读
大多数爱情诗都和礼教相结合
二、对爱情诗的还原
朱熹
一、诗经与先秦社会现实
诗经(经典导读) -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