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革命”—未来城市生态规划的趋势及其成本效益分析作者:李思(学号:107,09级建筑院城市规划班)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尊重土地的“大脚革命”式规划必将是将来城市发展的大趋所向,但其研究及实施由于技术及资金限制而只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对这种生态城市规划的剖析及以此路径进行建设的成本效益分析,进而挖掘此种规划的可行性,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大脚革命生态城市规划成本效益引言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城市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次次深刻的变革却引发了很多生态被破坏的问题。而现在,城市面临的是第四次革命——“大脚革命”,如何尊重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低碳规划,让城市资源成为人们循坏利用的财富,已经是规划层面上相当重要的议题。在规划中如何对此种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不仅在空间规划和技术处理上做出的努力,而生态规划能否真正落地更取决于对其的成本效益的分析。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反规划”的城市生态建设实施路径和关于低碳城市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是经济效益评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应生态技术应用三者并行,从而建议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对城市建设做出控制。1“大脚革命”——“大脚革命”的理念诠释中国古代女孩子因为追求美丽和嫁入豪门而被迫裹脚,这个过程徒劳且不健康,而这是一种病态的美,是不应该被提倡的。这正如中国现在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化妆运动”大潮下,城市设计过于追求毫无意义的风格和异国情调,过分强调人工改造,用人工的“裹脚布”去束缚自然,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生态功能。而“大脚革命”的城市主义则是对过去30年小脚城市主义的反思。建设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则需要解放自然的大脚,让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这是一种新的美学来赋予城市新的美丽。“大脚革命”“反规划”的城市建设理念,建立基于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基础设施,这是一种相对于道路、排水系统等灰色基础设施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应该与洪水为友,恢复土地生产力,珍惜脚下的文化与遗产,最小限度地干预自然。对于新建的城区,则需要让生态基础设施先行于土地利用规划,从而保障在保证自然能够发挥其最基本的生态效益;对于已经建设的城区,则关键在于修复生态水系统、河流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并且特别应该对因为污染而被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让其重新发挥土地效益。认识到自然是美的,崇尚野草之美,健康的生态过程与格局之美,丰产之美。这种美学会让城市街道上跑动的是自行车而非汽车,两侧长满丰产的果树和玉米,而不是病态的、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木;这新的美学让雨水流淌在大地、渗入地下,而非进入水管,排入大海;这样的美学使小区长满小麦和蔬菜。:研究城市的水环境格局,对主要的水源实施分级保护。雨水收集与利用:在城市建设雨洪公园以及生态绿化系统,通过生态系统对雨水的收集以及将雨水反用于城市绿地灌溉,补给城市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回用:中水回用系统应该是以小区为单元实现的。其技术路径图如下:中水回用技术流程图(关键的技术工艺流程:原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反应器→循环泵→膜组件→消毒装置→中水贮池→中水用水系统)土地资源的保护:主要是对森林
大脚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