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教学设计平凉二中薛德兴一、教学设计思想:(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能力培养目标: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二)重点、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四)教学用具实验仪器:集气瓶(Cl2)、有色纸条、试管(×6)、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实验药品:氯气、氯水、AgNO3溶液、镁条、蒸馏水、稀HNO3、紫色石蕊试液。(五)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六)学法分析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二、教学设计过程: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引入]:从以上实例可以得知氯气是有剧毒的气体,那么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氯气。【讲述】氯气虽有毒,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是没有危险的。[展示]:出示一瓶氯气,瓶后衬一张白纸。(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2)请一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味的方法。【投影】思考氯气是否溶于水?【设问】通过以上观察,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板书】:氯气通常状况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溶于水,1体积水溶2体积氯气。【提问】O2、H2、CO2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液态或固态,Cl2是否也行呢?阅读课本第1页第二段。【板书】【设问】初中学过Cl2和什
氯气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