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二课时)教者:陈小敏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牧场之国的美丽。教学重难点:朗读中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理解为什么文中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师:上节课,老师带孩子们飞越重洋,直抵欧洲的荷兰,欣赏了那里极具异国风情的田园风光。我们还通过资料交流,了解到荷兰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但也有人认为,荷兰还是一个牧场之国。(指板书,齐读课题)2、说说牧场是什么样的地方?在那里会看见什么?3、那么荷兰为什么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二、朗读课文,感悟体验,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一)、学习2—4自然段,感受牧场之国的特点。1、师:孩子们看阅读要求。自由朗读2—4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并体会体会。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交流。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师:谁来汇报汇报,你找到了哪些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抽学生读句子,追问体会。第二自然段:体会牛的种类多、数量多、颜色美、姿态不一。多可爱、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小牛犊和老牛的,抽学生读第2句话,体会到什么?抓“憨态可掬”体会小牛犊的可爱。猜猜老牛在思考什么?体会老牛的悠闲。在这里,老牛可以一边散步一边琢磨着生活中的问题,这悠闲的生活真叫人羡慕呀!学生带着体会读。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呀!小结:这么多的牛群,难怪作者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的确是牧场之国(指板书)。这么美的画面,要用优美的诗句来表现,你会怎样写?引出“碧绿草原牛成群”。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读句子,你体会到这是一群怎样的马?出示画面体会“剽悍强壮”。这就是奔腾草原上的骏马,它长得多强壮,它是那样的自信。学生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马的强壮?(大声地、有力地、豪放地)从这段话,你还能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马?(自由)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联想生活中见到的马,它们会受到哪些约束?(挨饿、鞭打)师: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攻击,没有牧马人的吆喝,它们是这无边草原最骄傲的主人。如果你就是它们的一员,你会怎样读?指导学生朗读。小结:多么自由的一群马呀!看到这一幕,你会写下什么样的诗句。引出“骏马飞驰任自由”。(板书)难怪作者称这里是“牧场之国”。(指板书)过渡:在天堂般的草原上,有成群的花牛、飞驰的骏马,还有哪些动物?它们生活得怎么样呢?第四自然段:羊:抓“悠然自得”体会羊的悠闲。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它们生活得多么悠闲,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闲”。猪:体会猪的快乐。如果你这是一只快乐的小猪,你会赞许什么?鸡:连平日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显得非常(安闲)。师:刚才,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不知不觉地写下了两句诗,现在谁能自己把这段话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诗送给大家?引导学生创编诗句。小结:读到这儿,孩子们
牧场之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