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教育案例(1)神奇的话(2)捂住小嘴巴2、分享与交流(1)礼仪教育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小结(2)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目标与评价细则制定的实践研究(3)教师良好礼仪习惯对幼儿影响的研究小结(4)礼仪教育重心呼叫向家庭转移(5)通过礼仪教育教幼儿处理身边的突发事件(6)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习惯的养成(7)幼儿入园、离园礼仪现状调查报告(8)如何利用故事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9)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10)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思考教育案例神奇的话在每天离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看到家长来接,孩子们一个个都先撒起娇来,有的一出门把书包往后一仍便跑向大型玩具,家长则毫无怨言的把东西捡起来笑着跟在孩子后面,有的看也不看家长,伸手就去家长的包里找吃的、喝的、玩的、找到的很开心、找不到的就哭闹,家长则一个劲的埋怨自己忘记了……作为老师我们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因为孩子对自己最亲的人都缺乏关爱,缺乏尊重,怎么能指望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文明人呢?于是有位老师她是这样做的:在一次晚饭后,老师问孩子:“一天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想不想啊?”孩子:“想”老师:“那么你们在幼儿园的一天中学习了本领,做游戏。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都做什么呢?”孩子说:“上班”“买菜”“做饭”“教学生”……老师说:“是啊,他们今天做了很多事情,可是他们没有休息,因为他们还要来接宝宝,他们那么累,一会儿见到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给予了很多回答。老师做总结:“小朋友都很聪明,你们要是做了这些事情爸爸妈妈一定非常开心,老师知道有一句神奇的话,见到了家长只要说了就能赶跑疲惫,让他们非常开心,你们想不想知道啊?”孩子说:“想”老师说:“那么好,一会儿见到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就说妈妈好,或者爸爸好。然后自己拿着小书包,自己走,好不好?”小朋友“好”,“爸爸好,妈妈好”一声声甜甜的问候赶跑了家长的疲惫,换来了一张张欣慰的笑脸。捂住小嘴巴,病菌远离大家今天一大早,琪琪来到了幼儿园,看到她的样子,我瞪大了眼睛,还没有等我仔细问,她的妈妈就说:“老师,琪琪感冒了,非要带一个大口罩,说让您看看。”我笑了,连忙说:“琪琪,你做的对,这样病菌就会远离大家了,对吧?”她从口罩里发出很小的声音,但是我看到了她的小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可爱极了,因为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上次,琪琪也是感冒了,就连说话的声音也哑了,但是她依然很喜欢说话,边说边打喷嚏。她的朋友奥奥跑过来向我告状:“老师,琪琪喷了我一脸口水,恶心死了。”我走过去,找到了琪琪,询问了她的病情,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就和我聊了起来,还冲着我打了一个大喷嚏,我赶紧躲开,并且说:“琪琪,老师真的很喜欢听你讲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你生病了,我想我马上也要生病了。”我一边说一边做出难过的表情,她很差异的看着我说:“老师,为什么呢?”我皱着眉头说:“我会被病菌抓住呀!”“病菌为什么会抓您呢?哪来的小病菌?”她问道。我说:“你看,你打喷嚏不捂嘴,让你感冒的病菌跑的到处都是,我离你那么近,当然会被病菌抓住,哎!”我又告诉她:“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你能不能在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嘴巴,这样病菌就不会跑出来了,你不愿意看到大家被你的感冒病菌抓住吧?”琪琪很认真的说:“老师,那当然了,我以后一定会捂住嘴巴。”“是啊,你看那些医生们他们每天上班的时候都戴着口罩,不然,医院的病菌就会传染给医生,如果连医生都病了,谁给我们看病啊?”她还没有听我说完,我看她赶紧就捂起嘴巴,只听见“阿嚏”一声,我冲他笑了笑,竖起大拇指。她也笑了。我把这件事情和全班幼儿都说了,他们也很同意我和琪琪说的话,认为非常有道理。从此以后,幼儿都非常注意,不管生不生病,只要是打喷嚏都会赶紧把嘴巴捂住。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的榜样作用很重要,伙伴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2、分享与交流礼仪教育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小结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朱海彬“外强礼仪、内养品格推进幼儿素质教育”是我园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的育人方法。在礼仪培养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中央教科所出版的《礼仪教育——幼儿用书》,该教材全套6本,全书共计132个教育主题,按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分为五个部分,把各项礼仪行为要求融入琅琅上口的三字经礼仪儿歌之中。我园教师们进行了教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如何把礼仪儿歌的精髓转化为孩子具体行为的有效教育方法。一、礼仪教育礼仪包含“礼”和“仪”两种形式,礼者敬人也,要知礼、懂礼、讲理,要示人以尊重。“仪”即仪式,就是表现形式。要将你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
六加一第三册礼仪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