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卷第 12期 2013年 6月
虚拟团队中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共享动机及其激
励机制研究
■龚立群方洁
[摘要]指出完整的知识共享过程包括两个方向的活动:即知识提供者贡献知识和知识接受者查找、利
用和吸收知识。认为对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来说,如何根据知识提供者的知识贡献动机来激励其知识贡献
行为更为重要。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视角,基于 PLS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虚拟团队知识
提供者的知识贡献行为动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激励
机制。
[关键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动机激励机制
[分类号]
虚拟团队作为一种网络信息时代新的组织业务模
式,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和生命力,虚拟团队成员
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团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完整的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方与知识接受方的知
识沟通过程,是一种双向的提供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
程。因此,根据参与知识共享主体的不同,虚拟团队知
识共享行为可分为知识提供方的知识贡献行为和知识
接受者的知识利用行为。对于虚拟团队来说,知识提
供者的知识贡献行为更为重要。
从知识提供者角度来看,向团队及其他成员贡献
知识,不仅花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其竞争
优势的丧失,因而有可能不愿意共享其知识。因此,要
想在虚拟团队中有效地进行知识共享,首先需要采用
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和鼓励知识提供者贡献其知
识,以供其他团队成员共享。 2073
个知识管理实践者和主管的调查显示,如何激励个人
向知识管理系统贡献他们的知识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
主要问题之一[1]。
基于此,针对虚拟团队知识提供者的知识贡献动
机进行研究,识别影响其知识贡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
础上,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强化虚拟
团队中知识提供者知识共享的动机和意愿,促进虚拟
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对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来探讨虚拟团
队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共享动机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激
励机制,以期能够为虚拟团队管理者设计知识共享激
励系统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1 研究背景和相关研究工作
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
虚拟团队能够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使得成员能够
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边界来协同工作[2]。与传统团
队相比,虚拟团队具有以下 4个方面的特征:①团队成
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通过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
作;②团队成员所处的时空的相对独立性;③成员组织
边界的模糊性;④团队成员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
息通讯技术而不是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新的
工作模式改变了传统组织相对固定的结构,是一种虚
拟的战略动态联盟。
=传达
+吸收利用[3],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知识共享包括知
识传递和知识吸收两种过程,即传递知识给潜在的接
受者,以使接受知识的个人和团队加以吸收。因此,知
识共享包括两个方向的活动:知识提供者贡献知识和
知识接受者查找、利用和吸收知识。
与传统组织形式相比,虚拟团队的形成基础和优
势主要来自于团队成员间快速的知识传递和有效的知
识整合。这一使得虚拟团队内部知识得以产生、存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用户群体协作行为模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ATQ00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龚立群,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副教授,E?ai:gongl@;方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在读博士研
究生。
收稿日期:2013-05-06 修回日期:2013-05-29 本文起止页码:129-135,148 本文责任编辑:杜杏叶
129
n
t ua
m l q l
虚拟团队中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共享动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龚立群方洁
传递、重用和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识共享。然而,在实践
中,经证实知识共享不充分是有效知识管理的主要障
碍,虚拟团队的组织手段的虚拟性和组织结构的松散
性更是加剧了知识共享的困难,因此,理解和分析虚拟
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对虚拟团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中的知识共享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虚拟
团队的组织手段的虚拟性和组织结构的松散性更是加
剧了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困难,其中面临的困难之一
就是知识提供者缺乏贡献知识的动力。
知识共享动机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
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
表 1 个体参与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研究
动机
[4]
对于个体行为意愿有直接的影响。研
虚拟团队中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共享动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