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分类号】L1【分类名】情报资料工作【复印期号】XX02【标题】【作者】张永彬【作者简介】张永彬,女,1970年生,四川轻化工学院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文检课教研室主任,馆员。四川轻化工学院图书馆自贡【内容提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出发,分析了“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及其所需求的人员素质要求,在结合我国高校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管理创新,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的开放系统是培养“学科馆员”队伍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人才引进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深入发展的保障;科学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是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摘要题】事业改革与发展【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正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变化要求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借鉴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学科馆员”(subjectlibrarian)制度即馆员专业化制度,以我国图书馆管理实际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既现实又必要。 1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意义解决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矛盾的需要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趋势下,由于虚拟图书馆广泛的链接功能,使大量的文献信息成为一个无序的大系统,传统意义上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主的评价指标已变成了图书馆可供检索所获得的文献数量,从而使得大量的随着现代技术产生的新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现代用户越来越需求一种系统化、专门化、个性化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创造性服务,这必然要求图书馆走专业化、整体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共享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图书馆员自身成才的需要人才和文献是图书馆事业的两大物质基础,也是构成我国图书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目前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成长的自身要求与客观上不能满足需要存在着矛盾,再加上管理机制落后,图书馆内部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也没有评价体系,因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员的潜能。设立“以人为本”的“学科馆员”制度将大大激发工作人员的强烈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这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又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深入开展工作的需要传统的参考咨询是事实型咨询服务,而网络化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学科馆员”的建立,成为院系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通过直接倾听读者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馆能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提供选题、情报收集、情报追踪、定题等深层次的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保障,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辅助性服务为综合研究性服务。 2 “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从理论上分析,并结合国外和我国极少部分高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实际经验来看,“学科馆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熟悉某个学科的文献资源。有一定时间在对口专业的专业书库工作,直接面向读者提供服务。(2)建立网络学科专业导航库。负责学科网络资源的并建立链接这些资源的网络主页,将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化网络检索工具、馆藏资源检索、专业论坛、专业研究、会议动态、专题文献报道、专业咨询等集成起来,使其成为新型的“专业信息服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