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摘要:鲁迅先生一生创作很多的作品,而唯独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阿Q正传》了。它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而阿Q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几乎每个中国人,你,我,他,都有阿Q的灵魂的因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或多或少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在审视他的时候便是在进行自我批判。他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国民劣根性的真实体现。一方面,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对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描述,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再一次揭示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关键词:精神胜利法典型性社会意义在说阿Q之前,我不得不先谈谈鲁迅先生。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会创作出阿Q这个典型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是中得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一生的写照。我想从他弃医从文开始,他便决定用手中的笔来与敌人战斗,而阿Q便成了他笔下性格最多,蕴意最多的人。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主要的性格特征。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能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而阿Q正是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中麻醉自己,不断地沦陷下去。妄自尊大在第二章的优胜记略中便有这样的表现:阿Q很自尊,在他的眼中,未庄的居民都不存在,甚至对于将来要成为秀才的人,他也不屑一顾。赵太爷钱太爷这类人,只不过是比他有点钱,是那些孩子的爹爹,才会入了他的眼,不过阿Q在精神上却不崇奉,他最经典的话就是:“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因为自己进过几次城,阿Q更是自负了,可是他又很鄙视城里人,对于城里人说的一些名词跟未庄不一样,他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未庄人,一定是城里人弄错了,他觉得未庄的说法是对的,殊不知城里人的说法才是对的,而未庄只是因为与外界隔绝了好久,好多东西都与外面不一样了,却不知道改变。我想阿Q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他骨子里就是个农村人,可偏要表现得比城里人还要优秀,这不是妄自尊大?是什么呢?说到这,我也想到我们现实中的人们,所谓的妄自尊大其实核心就是攀比、虚荣吧。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争着去做上流社会的人,用华丽的外表装饰自己,殊不知他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每天的烟酒战场,只为了给自己多铺点台阶,多向上爬点,为了在他人面前多有点面子。我只能说现在的社会,面子工程太过庞大,助长了攀比、虚荣之风。为了让自己更有尊严更有面子的活着,阿Q是这样,那我们呢?何尝也不是一样。归根到底,还不是虚荣心在作怪。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人,我们不排除会有真正有实力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们值得拥有自己的尊严,值得别人夸赞,但我想这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吧。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就像阿Q一样,妄自尊大,得到一些安慰罢了。不得不说阿Q的典型性便出来了。2自欺欺人这个特点在阿Q身上是最容易体现出来的。阿Q在被人揪住黄鞭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后,闲人才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留阿Q一个人,他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忽然就笑了,心想:我总算被儿子大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因此以后每当他说出口的时候,所有凡是和他开玩笑的人们,几乎全都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
论阿Q形象的典型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