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竞技)前言竞技跆拳道运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悉尼、雅典、北京3届奥运会的磨练,其竞赛理论、竞赛规则以及裁判方法更加科学、严谨、规范,不仅促进了本项目技战术创新,也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我国自1995年正式开展跆拳道项目以来,竞赛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的研究和制定,经历了“学习引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总体的指导思想是力求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台,体现并倡导“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思想。实践证明,坚持这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使我国的跆拳道运动不断壮大。为了增强跆拳道比赛的观赏性和公正性,备战国际大赛,依据世界跆拳道联盟最新颁布的竞赛规则及解释,结合国内跆拳道竞赛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参与国际大赛竞争的需要,中国跆拳道协会对现行的竞赛规则及解释进行了修订,现正式颁布新的《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竞技)》,原竞赛规则同时废止。第十一条 允许使用的技术、允许攻击的部位一、允许使用的技术(一)拳的技术:紧握拳头并使用正拳进行正面攻击的技术;(二)脚的技术:使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进行攻击的技术。(解释1)正拳:跆拳道传统技术中,“正拳”(Pa-run-ju-mok)就是使用紧握的拳头正面,迅速、有力地直线攻击对方躯干正面的技术。(解释2)脚的技术:使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所进行的攻击技术是合法的技术,使用踝关节以上腿的部位,如小腿、膝关节等所进行的任何攻击是被禁止使用的行为。二、允许攻击的部位(一)躯干:允许使用拳和脚的技术攻击躯干部位被护胸包裹的部分,但禁止攻击后背脊柱;(二)头部:锁骨以上的部位,只允许使用脚的技术攻击。(解释3)被护胸包裹的部位是允许被攻击的合法部位。基于此,运动员比赛时须穿戴与其体重级别相对应的护胸。(解释4)头部和躯干:锁骨以上的所有部位为头部;髋关节以上、锁骨以下的部位为躯干。第十二条 得分一、使用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地击中得分部位时得分。(解释1)“准确”:合法的攻击技术完全或最大程度地接触对方运动员允许被合法攻击的目标范围之内。(解释2)“有力”:1、人工计分时:由边裁判员对击打力度进行判定;2、使用电子感应护具时:由电子感应护具中的电子感应器测量击打力度,根据体重级别、性别差异设定不同的力度标准。二、得分部位(一)躯干:护胸上蓝色或红色部分覆盖的躯干部位;(二)头部:锁骨以上的头颈部位(包括颈部、双耳和后脑在内的整个头部)。三、分值(一)击中躯干计1分;(二)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计2分;(三)击中头部计3分,主裁判员读秒不追加分;(四)旋转踢技术击中头部计4分;(五)一方运动员每被判2次“警告”或1次“扣分”,另一方运动员得1分。(执裁指导1)旋转踢技术击打头部的情况下,边裁判员应针对有效得分和有效技术给出得分;(执裁指导2)——“继续”(Kye-sok)的执裁尺度:运动员被击倒时,主裁判员应及时发出“分开”的口令该检查运动员的状态,然后读秒;——“击倒”的尺度见本规则第17条。四、比分为3局比赛得分的总和。五、得分无效:运动员使用犯规行为得分时,所得分数视为无效。(解释3)使用不合法的技术或犯规行为得分,该得分无效,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在此情况下,主裁判员必须通过手势示意减去无效得分并给与犯规的运动员相应判罚。(执裁指导3)得分无效时,主裁判员应立即发出“暂停”口令,首先通过手势示意记录台减去得分,然后给与犯规的运动员相应处罚。第十三条 计分和公布一、得分应立即计分并公布。(注释1)计分应遵循即时记分,也可称做“1秒钟”原则,4名边裁判员当中的2名以上在1秒钟之内对合法得分技术确认,即可以产生1个有效分。这是一条基本原则,无论采用什么计分方法均必须遵守此原则。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也可采取3名边裁判员执裁,其中2名以上记分有效的方式。(解释1) 即时记分:意味着得分技术一出现应立即记分,延误一段时间之后再记分视为无效。(解释2)立即记录并公布:边裁判员的计分应立即公布在记分牌上。二、使用普通护具时由边裁判员使用电子记分器或计分表记录有效得分。(解释3)使用普通护具时:——所有有效得分(包括1分、2分和3分),只能由边裁判员记录;——所有记分必须由边裁判员独立判断,并通过电子仪器将得分即时显示在记分牌上予以公布。如果无法使用电子仪器,边裁判员必须立即将得分记录在记分表上,并在1局比赛后公布。三、使用电子感应护具(一)躯干部位的有效得分,由电子感应护具中的感应器自动计分;当运动员使用有效的旋转技术时,“有效的分”将由电子护具感应器自动计分,“有效的旋转技术分”将由边裁判员作出判断,给出得分。(二)头部的有效得分和拳的技术得分,由边裁判员用电子记分器或计分表即时记分。旋转踢技术击头,边裁判员应针对有效得分和有效技术给出得分。(注释2
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