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依据《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形成《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按照“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原则,以全面实施《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大力推动要素集合,推动协同创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新型技术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创新中心定位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和《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以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扩散为任务,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的创新平台。具有如下特征:(一)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共同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形成合力。(二)创新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并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创新中心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三)创新中心要成为重点行业内的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提供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三、创新中心建设形式创新中心是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单位发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有关创新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形式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原则上,一个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个创新中心。(一)公司型创新中心。由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发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资源,共同出资注册公司。科研院所、高校也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成为创新中心成员单位。(二)联盟型创新中心。由产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创新资源,结合成紧密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联盟、创新联盟、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立。四、、重要客户、相关学科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协同模式等。,包括科学的决策机制、自主经营机制、内部财务、人事和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成员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长效机制等,有技术转让、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定。,包括近两年研发项目计划、成果转化产业化目标、经费筹措计划、研发投入和转化收益预算以及实现市场化自主运营的进程计划等。,有一项或多项有待突破、可形成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并能实现产业化。。、协议等方式,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紧密合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进行。五、,管理规范。发起单位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技术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及必要设备。,承接重大项目时,能筹措匹配自有资金。,具有稳定的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有较强的创新优势和信誉,能够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有一定的技术扩散、辐射和转移能力。六、创新中心认定程序市经信委负责组织认定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分为申报、初审、现场审核、专家评审、认定等程序。(一)申报。创新中心由发起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创新中心需提交《大连市XXXX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提纲见附件)等申报材料至市经信委相关行业处室。(二)初审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eamclb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19-03-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