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鼓吹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乐种之一,在汉魏时期鼓吹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鼓吹的渊源,鼓吹的名称类别,鼓吹的内容和音乐对汉魏时期鼓吹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研究。汉魏时期鼓吹乐的研究成果虽有一些,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旨在通过搜集大量的古籍资料寻找到别人未发现的,以及已发现的资料中未被别人发现的层面,或是别人对资料的误读、指出别人错误的观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补充和拓展。关键词:汉魏时期;鼓吹乐;渊源;名称类别;内容;音乐IAbstractIntraditionalChinesemusic,windanddrummusicisoneofthemostimportantmusicalgenres,:origin,,’:HanandWeiDynasties,windanddrummusic,origin,category,content,musicII绪论一、 选题与题解缘起:之所以选取汉魏鼓吹乐为研究对象,是基于笔者曾专门学习过传统器乐——竹笛的演奏与表演,对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一直比较关注。因此,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具有的基础而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鉴于近些年来,学术界讨论或论述汉魏鼓吹乐文章、著作时有问世,但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被说透,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诸如渊源、名称、分类、内容形态等。故根据当前的研究状况,而选此命题。本文以《汉魏鼓吹索隐》为题,从时间上来讲,实则包括汉至六朝期间,其原因有三,一、简化篇名,以汉魏为题是因魏以后隋以前的鼓吹大都袭承汉魏,汉魏时期的鼓吹乐对魏后隋前这段时期的鼓吹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以汉魏六朝为题,则缺失了两晋和北朝,如果以魏晋南北朝为题,则缺失了两汉,考虑到汉魏这一时期在鼓吹乐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的鼓吹乐又具有代表性,故取汉魏为题;二是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鼓吹乐条中黄翔鹏对鼓吹乐发展的分期:汉魏时期的鼓吹乐、隋唐时期的鼓吹乐、宋元明清时期的鼓吹乐;1三是两晋南北朝往往承袭汉魏旧制,《晋书》中常以“汉魏故事”为标准,“故事”者,为旧制旧例也,汉魏作为鼓吹乐发展的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鼓吹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包括表演形式、使用场合,甚至在制礼作乐方面,对后世鼓吹乐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故笔者将研究的范围定在汉魏。有关制礼作乐方面的影响表现在:《晋书·礼志》中记载,其制礼作乐常以汉魏旧制为标准,每每提到“汉魏故事”指的便是汉魏时期的礼乐制度,《晋书·礼志》:“挚虞议以为:‘汉魏故事,明堂祀五帝之神。新礼,五帝即上帝,即天帝也。明堂除五帝之位,惟祭上帝。’”2“汉魏故事,将葬,设吉凶卤簿,皆以鼓吹”3,“(晋)文帝之崩,国内服三日。(晋)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撤膳”4;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5页。2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62年,卷一十九志九礼上,第587页。3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62年,卷一十九志九礼上,第626页。4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62年,卷二十志十礼中,第631页。1此“索隐”非彼“索引”,“索引”的意思是:根据一定需要,把书刊中的主要内容或各种题名摘录下来,标明出处、页码,按一定次序分条排列,以供人查阅的资料。也叫“引得”。1而此处的“索隐”中的“索”是指探索、发现,“隐”是指隐而未发的,对历史事件、现象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历史不是割裂的历史,而是具有前因后果的历史。故此“索隐”是指寻找、查找前人尚未发现的,或者是已经发现的资料中未被发觉的层面,亦或是前人对资料的误读、误解等。因此
汉魏鼓吹索隐-音乐学专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