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汉调二簧与小场子调查者:罗科静我的家乡安康,是地处陕西南部的一个山城,和湖北,四川相邻。秦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安康独特的文化,安康有着深厚文化积淀,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体系,很多传说和传世作品都与安康息息相关。从《诗经》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的地域资源和文化精神绵绵相延,形成了安康文化。由于安康的居民都是移民,也就使得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安康的汉调二簧、紫阳民歌是进入利弦子腔,安康龙舟风俗,旬阳民歌是进入省级名录的保护项目,还有安康道情场等二十四个市级保护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生长生存于广大农村山区的一些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安康独有的秦巴汉水文化,然而催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考验,仅以汉调二簧与小场子为例。汉调二簧又称陕二簧、山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汉调二簧传统剧目丰富,仅安康一地就有一千二百多种,已挖掘整理出本戏420个,折子戏517个。这些剧目的题材多取自《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及其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文姬辨琴》、《胡笳十八拍》、《战蚩尤》、《尝百草》、《黄天荡》、《清风亭》、《二度梅》、《打龙棚》、《梁红玉》等。汉调二簧在发展中曾形成安康、汉中、商雒、关中等流派,名角层出不穷。其脚色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个行当,表演讲究细腻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扬婉转。生、老旦一般用真声演唱,旦用假声演唱,净则使用虎音。其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西皮用于表现愉快、爽朗的情绪和场面,二簧用于表现悲哀、肃穆的情绪和场面,演唱中根据剧情需要交替使用,形成甜音、苦音之分。伴奏乐队的文场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阮、唢呐、笛子、喇叭等乐器,武场则使用牙板、梆子、暴鼓、尖鼓、锣、铙钹等。汉调二簧的脸谱样式众多,比京剧和秦腔更为考究,目前收集到的有四百五十多个。经研究认定,汉调二簧形成较早,各地其他皮簧声腔剧种都与之存在渊源关系,它对川剧、徽剧、京剧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近年来,汉调二簧观众锐减,经济上出现困难,不断走向衰落,专业剧团纷纷解散,目前仅剩下安康汉滨区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而且这个惟一的剧团也正濒临解散的危机。在此情势下,有必要大声呼吁,应该尽快对这一古老剧种进行抢救和保护。小场子是陕南一种在八仙桌(方桌)上表演的两人小歌舞形式。流传于秦巴山区汉江两岸的安康、旬阳、汉阴、石泉、紫阳、宁陕等地。小场子是最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是旧时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小场子除春节玩灯表演外,平时还是庙会、家庭喜庆中不可缺少的助兴娱乐形式。近年来。安康汉剧团把小场子搬上了舞台,经过整理加工,表演程式更为完整,舞蹈语汇更为丰富,表演形式更加完美,代表节目《青山绿水乐合欢》深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