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每一张纸的宣传节约一张纸宣传资料节约每一张纸篇一:节约每一张纸的宣传《节约每一张纸、资源循环利用》教学设计六(5)班马景芬主题目标: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2、养成节约纸,爱惜纸的好习惯。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重大。4、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活动重点: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活动难点: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活动准备:1、计算器,竹木简及丝绸品。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制品,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并统计一周、一个月、一年全班的用纸量。3、搜集发明纸之前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4、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材料。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学生的课前收集的纸制品,让大家感受纸的用处多。2、引出课题:《节约每一张纸、资源循环利用》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纸有什么用途?(2)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4、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说说纸的用处。5、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纸?6、提问:思考并回答:我们刚才找了那么多的纸制品,这说明了什么呢?(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7、小结{节约每一张纸的宣传}.二、学习明理(一)纸的用途多1、统计用纸量(1)老师指名谈谈自己一天中的用纸量。(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全班39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用纸量分别是多少?(3)学生汇报统计情况。(4)学生讨论交流用纸的需要量怎样?2、过渡语:纸的作用大,用途广,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必不可少的。那么,纸是谁发明造纸的方法和技术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二)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1、说说古代的人用什么写字?2、指名说古代人写字用的材料(龟甲、兽骨、竹木简、丝帛)3、老师讲述:古代写字用的材料,(甲骨、竹片、木片(简牍)缣帛)。让学生初步感知古代是没有纸的。(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105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4、了解古代人用纸造纸的方法与材料。5、小结:没有纸,写字真不方便。古代写字用的龟甲、兽骨又太少,木简、竹简太笨重,丝帛代价又太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汉时期湖南省耒阳县人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技术,推动了纸的发展与变化。造纸术的发明,为全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造纸术的发明,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好处,同时让我们感到纸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纸呢?(三)节纸用纸1、纸是怎么得来的?自由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纸?2、学生相互交流。三、启示,导行1、引导启发:既然知道纸是由树木造的,要造纸,就得砍伐树木,砍了树木就破坏了环境。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节纸纸张的好方法?2、学生思考、交流3、指名分别谈谈自己节约纸的方法与好点子。4、让学生制作“我的点子”卡片,把自己节约纸的好点子写出来。5、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节约纸的好点子。6、全班展示《我的点子》。7、评一评:谁的点子多?谁的点子好?8、拓展升华:你懂得了要节约用纸的道理,那么谁愿意说说自己以前不爱惜纸,不注意节约纸而浪费纸张?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9、现场调查:请把自己的课本、作业本拿出来看谁的书本保护得好?谁的保护得差?10、总结我们学习了这课后,懂得了纸的用途多,用量大,纸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它,爱护书本,珍爱劳动人民的成果,从小养成爱惜每一张纸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节约每一张纸、资源循环利用用途多纸用量大爱惜来之不易节约每一张纸篇二:节约每一张纸的宣传节约每一张纸,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学生的用纸浪费现象很严重,造纸的原料很多都来自于森林,会导致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一些生活中的木制易耗品也要注意恰当使用。我们认为可以改进的方法:1、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2、收集用过的草稿纸和旧作业本及试卷,找到合适的途径,送到造纸厂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纸张。3、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4、尽量节约用纸,无论是手纸还是餐巾纸,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5、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6、有些包装纸,可以做成手工艺品,美化生活。7、尽量不用一次性碗筷。8、方便筷或竹签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艺品。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
节约每一张纸的宣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