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教师,品快乐人生——听张梅玲教授报告有感八小杨恒生暑假中参加全市的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的讲座。已有七十三高龄的张教授近四个小时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几百名老师的强烈反响。张教授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讲座一开始呈现“泰迪的故事”,边讲边剖析,让大家感到教师的伟大,教师的幸福,老师关爱呵护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接着从“你准备带孩子到什么地方?你是如何带孩子到达的?……”几个问题重点阐述了“阳光少年与智慧型教师”。半天的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细细品味,有太多的感想,太多的收获。教师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学会享受生活。现如今,多少老师因为社会的压力,学校的压力,个人的压力倒在了讲台,多少老师筋疲力尽,呕心沥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这样的老师是不值得的,这样的老师是不智慧的,这样的老师是不可取的。人最重要的是心态,如果一个老师每天都在烦恼中度过,是不可能干好工作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老师会影响到学生,老师不快乐,学生能快乐吗?老师不快乐,能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沉重话题。一个老师如果每天都忙于工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教不好学生的。作为老师,应该调整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用阳光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笑,生活才会对你笑,讲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教师要做一个智慧的人。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教师的智慧不是生来俱有的。教师的智慧来自敬业,来自高效,来自底蕴,来自好学,来自实践,来自研究,来自体验,来自明辨,来自胆识,来自创造。个人的背景不同,基础不一,智慧的形成往往带有个性化色彩。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也会形成教师的群体智慧。要想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一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不仅能更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文化底蕴,更能提升智慧水平。“勤
做智慧教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