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的成就: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仕途一生三次被贬1、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共五年。2、绍圣元年(1094)又贬惠州(今广东惠阳)。3、四年后(1098)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岛儋县)。三年后,遇赦放还。次年病死于常州。(新党执政)乌台诗案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咏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东坡赤壁(文赤壁)赋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讲究韵律、铺陈、文采、用典;多采用主客问答式。文体知识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特点。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格。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文。司马相如卓文君
后赤壁赋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