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末民初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清末民初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朱鸿翔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渊冤
【摘要】清末民初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与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相比该时期的传播显
得薄弱,但其开拓性的价值仍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1912年为时间节点,对清末、民初两个阶段内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
主体、特点、影响等方面做了大致的勾勒。
【关键词】清末民初西方财政思想财政体制转型
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个扩充。封建时代增加政府收入无非是增加田赋等旧式税收收
别到总体、由零星到系统、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发入,王韬则主张通过发展国营和民营经济事业以扩大税源从
轫于鸦片战争之后,在清末民初时期形成了一个具有奠基意而达到增加税收的目的。王韬曾赴英国游历,因此在其著作中
义的传播阶段,本文拟对这一阶段的传播情况作初步探讨。提到了英国的预算制度,他认为英国的商税虽然繁琐,但是每
一、清末(1840~1912年)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年政府征收都是量出为入的,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民众,所以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能够“取诸民而民不怨”。对于西方财政的量出为入原则,王韬
社会进程,强烈的民族危机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让一是中国国内的最早传播者。
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突破天朝上国的局限,开眼看世界。在大体来说,19世纪我国的思想家们经济见解有进步的一
西方商品输入中国的同时,西方先进的知识和观念及财政思面,但是大都仍只是对西方财政学说的感性描述,缺乏理论性
想也传播到了中国。这一时期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的主体一般的介绍。20世纪以后,国外财经科学原著才开始逐渐被翻译介
有三类人:一是中国士绅官僚内部思想较开明者。中国通商口绍到中国,西方财经学说传播的速度开始加快。出版于1902的
岸的陆续开放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他们接触和了解西学提供严复的译作《原富》一书开阔了人们对近代经济理论的认识眼
了条件,晚清更有部分官员以使节身份出国,这无疑大大开阔界,同时他还为译本做了数万言的各种“按语”和《译事例言》,
了中国传统士人的眼界。二是洋务运动后期开始出现一直延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在《原富》一书中,严复介绍了亚当· 斯
续至民国的学生留洋现象,这些留学生们在外、确定、便利、经济四大税收原则。他反对一味地强调
的系统学习使得其在回国后传播经济思想时更加深刻、具体少征税的观点,主张征税的标准应该是百姓的负担能力而不
和专业。三是来华的外国人,包括传教士、中国政府的外国雇是单一的税率本身的高低,同时他还认为为民众开拓税源以
员、商人等等。使他们能够承担税负也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被誉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变革的发轫者”的魏源,其经济从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角度来看,梁启超的财政理论的
思想中已经有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例如在他的财政思想重要性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其开创了现代财政分析研究的
中就不仅论述了中国传统财政中的重要内容盐务和漕运,还先河,从而使其财政理论具有了启蒙意义。他对公债、税收、财
针对当时外贸口岸的增加提出了扩大关税的主张,希望通过政支出、预算管理等都发表过自己的

清末民初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