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朱谦之学术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朱谦之学术研究【摘要】:朱谦之(1899-1972),福建福州人。我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从事学术研究五十余年,有专著四十多部,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文将朱谦之一生的学术研究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1932年,从朱谦之到北京求学至留日归来。这一时期,朱谦之寻寻觅觅,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根底。其间信仰虚无主义,以中国传统的佛老思想结合西方的柏格森生命哲学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阐发一种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革命哲学。他所标榜的比无政府主义更激进的虚无主义。只是无政府主义思潮中的一道波澜,当无政府主义思潮逐渐失势,虚无主义也终于走到尽头。其后朱谦之转而提倡唯情哲学,与恋人杨没累隐居西湖,研究音乐文学,生活中唯有恋爱与学术。随着国民革命的开展,社会思潮由关注人生问题转向社会问题,朱谦之也开始研究社会法则问题,192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以《历史哲学》为题的书,提出以孔德三阶段法则划分文化史的观点,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还是他思想的根底。第二阶段是1932——1952年,朱谦之任教中山大学,是他人生与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的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陆续出版,逐渐形成了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结合的历史哲学。主张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相结合的历史进化论,认为黑格尔主义所认识的历史进化为非周期的循环,而孔德主义为直线进化论,因历史发展既有直线又有曲折,所以只有两相结合,才能全面认识历史的发展进程。自费创办《现代史学》杂志,批判盛极一时的史料学派,提出以“考今”为职志的“现代史学”理论。表明朱谦之已形成了他的一家之言,即以生命哲学为体,以孔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为用。还涉足当时新兴的学术领域,如文化哲学、史学史、中西文化交通、太平天国史,以实践他的“现代史学”理论。在文化哲学中将孔德三阶段法则发展为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的四阶段法则,而文化的四阶段也是文化的四类型。根据朱谦之的文化哲学,文化的哲学阶段,象中国这样哲学类型的文化对外的影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流,因而作《中国思想对于欧洲之影响》,突破了中西交通史研究关注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和以史地考证为主的现象。在史学史方面也在比照西方史学史的基础上将中国史学史进行阶段式划分,不同当时主流的史学史研究,富有个人特色。在太平天国研究上接受唯物史观,以社会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解释太平天天国性质。朱谦之思想适在转变。1952—1972年为第三阶段,朱谦之调入北大哲学系,研究中国哲学史,整理哲学史史料,出版了《老子校释》,还探讨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梳理了中国哲学史提纲,研究一些个案如出版《李蛰》一书,撰写了《庄子哲学》、《老子哲学》等著作。后义转入日本哲学史研究,填补了中国学术界这一领域的空白。1964年调到中科院宗教所,研究禅宗和中国景教,《中国景教》是他最后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也是20世纪大陆最全面、系统的一部研究中国景教的著作。朱谦之的治学特点是研究领域广阔、学路多变,多发人所未发的议论,给后人以启发。他是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弄潮儿,是音乐文学、日本哲学史的开创者,是一早期历史哲学、文化哲学、史学史、太平天国史研究参与者。由一于总能步趋时代的潮流,朱谦之的与时俱进也多多

朱谦之学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