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18537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诗接龙阳关玉门关西汉初年,西域分为36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山谷盆地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号称有63万人;西域各国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随畜牧逐水草而居,住无定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小国林立,民族众多一、张骞通西域西域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品……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人教版《中国历史》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ròuzhī)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西汉】司马迁:《(yuān)列传》招贤令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dàròuzhī)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是谁应募出使?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汉武帝张骞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钦佩他哪一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背景目的出发时间结果第一次汉武帝反击匈奴第二次汉了解了西域,控制了河西走廊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联合乌孙对抗匈奴,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了解西域沟通西域P64材料研读《》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长安欧洲【二、丝绸之路西亚中亚西域河西走廊含义: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沟通欧亚的商路,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后开辟,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