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地黄汤益气养阴
[用料]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瘦猪肉100克陈皮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气阴两虚者。证见体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咽干口渴,汗多,胁肋隐痛,或有心悸失眠,舌质干红少苔,脉虚数。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肝病日久,气阴两伤,遂致神疲体倦,气短汗多,咽干脉虚等症。治宜益气养阴生律之法。方中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益阴生津之功;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功擅养阴生津;生地黄性寒味甘微苦,虽为清热凉血之品,但却具有良好的养阴生津止渴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地黄煎剂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作用;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本质藤本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性温味甘酸,功擅益气生津止渴,药理研究及临床使用表明本品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以上几味药相配,共同起到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功。余下几味如瘦猪肉、陈皮、生姜、大枣,配合起来共奏养胃、和中、调味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体倦神疲,气短,咽干,舌质于红少苔,脉虚属于气阴两虚者为要点。若有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而气阴未伤者,虽有体倦神疲、汗多口渴之症,亦不宜应用本方。
(2)若有大便干结者,可加玄参15克以滋阴润燥通便。
(3)饮食上忌辛辣及冰冻之品;戒烟酒。
药膳方剂集锦
1. 补血药膳
(1)三七气锅鸡
配方:三七20克,雌乌鸡1只(约1000克),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
①生三七冲碎至蚕豆大,放入锅中加猪油用小火炸至颜色变黄,起锅冷却后冲成粉状。
②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斩成长2厘米,宽1厘米的小块,放入汽锅中,再加上熟三七粉,食盐、水适量,蒸至熟。
用法:食肉喝汤。每周二次。
功效:补血行血。适用于产后、失血性疾病,久病体虚,年老体弱,贫血患者。
(2)当归红枣粥
配方:当归15克,粳米5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
①将当归洗净切片用冷水200毫升浸泡半小时,用文火煎浓汁约100毫升,去渣取汁待用。
②粳米、红枣、红塘加冷水300毫升,再加入当归汁煮至汤稠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一周为一疗程。
功效:益气生血。适用于产后,失血性疾病,年老体弱,头昏目眩,心悸气短,惊悸怔忡等血虚之人。
(3)萸香肝片
配方:猪肝100克,山萸肉10克,黑木耳50克,胡萝卜25克,葱、菜油、姜适量,酱油,食盐少量。
制作方法:
①山萸肉、黑木耳水发好待用。
②猪肝切片、。
③下菜油烧沸,下肝片,木耳、山萸肉、胡萝卜爆炒至将熟时,加葱段、姜丝、酱油、食盐,翻炒至熟即可。
用法:每周三次,佐餐食。
功效:滋阴补血。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而致的头昏目眩,心悸盗汗,腰酸耳鸣,神疲乏力等。
2. 补气药膳
(1)参芪益气粥
配方:黄芪50克,人参(西洋参、种洋参、潞党参、生晒参均可)5—20克,粳米8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
参麦地黄汤 益气养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