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 大家好,现在我要带领大家从万寿山的东麓开始游览,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一座南额为“紫气东来”的城关。典故是出自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函谷关关令尹喜看到东方紫气映空,直到将有圣人经过,便沐浴更衣准备迎接。第二天果然见老子骑青牛缓缓而来。乾隆皇帝用此故事题为关名既取祥瑞之意,又点明了城管的地理位置。南侧匾额上写的是“赤诚霞起”。“赤诚霞起”出自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赤诚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霞起”是指天台山一带石壁呈红色,状似红霞。在清漪园时期,城关北面的山坡上也裸露着一片赭红色的山石,每当旭日升起,阳光洒落在这些山石以及城关上,其景色有“赤城霞起”的韵味。我们继续向西走,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长廊。 颐和园的万寿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蝙蝠,昆明湖像一个大的寿桃。万寿山和昆明湖两个加起来寓意“福山寿海”。山、湖中间有一条长廊相连。长廊的设计使得山边、湖畔众多的景点建筑和谐地连接在一起,而且它起到了万寿山和昆明湖景区间巧妙的过度作用 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又因为长廊上都画有苏式彩绘,,彩绘题材众多,在1990年,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自东至西建有代表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4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其中,“留佳”意为美景常驻;“寄澜”是寄情感于波澜之间;“秋水”源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清遥”是视野深远、一望无际之意。除了这4座亭子之外,长廊的南侧还建有由短廊连接的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设计十分的巧妙。在长廊的临水畔,东西各有一组“敞轩式”建筑,东侧叫对鸥舫,西侧叫鱼藻轩。这里是帝后游览湖区时上下船用的“码头”。 我们现在就处于这就来到万寿山的中间,“云辉玉宇"牌楼。从这里我们要一路向北。依次会看到,前山的“云辉玉宇"牌楼;排云殿院落;德晖殿;佛香阁院落;众香界琉璃牌坊;智慧海;后山的四大部洲建筑群;美丽的苏州街和颐和园的北宫门。 “云辉玉宇"牌楼位于前山中轴线的最南端。牌楼的北面写“云辉玉宇”;南面写“星拱瑶枢”,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彩牌楼。 牌楼的北侧就是排云门,门前有一对铜狮,铜狮两侧分别排放着象征“十二生肖”的“排衙石”。这12块石头相态各异,您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看看哪个是蛇,哪个是龙。它们原来是畅春园的遗物,光绪年间移置到这里。 进入排云门,我们可以看到二宫门,上悬“万寿无疆”匾。这里是每年旧历十月初十,为慈禧太后庆祝生日的地方。慈禧太后过生日,光绪皇帝、隆裕皇后都要来给慈禧行跪拜礼,并且举行一个仪式,也就是“慈禧庆寿典礼”。 庆寿典礼开始前,要有个准备工作。皇帝的“拜褥”(磕头时膝盖底下放的垫子),放“祝寿表文”(歌颂慈禧的文章)的桌子,都摆放在二宫门,这个位置。 二品以上的官员站在二宫门与排云门之间;三品以下的官员站在排云门外。早上七点以前,光绪皇帝先来二宫门,然后慈禧太后从乐寿堂坐轿子到排云殿,升入宝座,奏“丹陛大乐”,光绪皇帝率文武百官下跪,庆寿典礼正式开始。 庆寿典礼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绪皇帝率文武百官跪拜【由官员跪读祝寿表文(歌颂慈禧的一
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