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与存在的一般问题特点:大学生心理发展已日趋成熟,如,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思维判断能力;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情绪情感日趋稳定、含蓄;个性基本定型;尤其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社会的各种现象能作出认真的思考与选择,不再盲从,因此,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人口素质较强,智能较高的强势群体。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对大学生寄予厚望,但高学历并不一定给人们带来高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因为社会上出现一种现象叫“高智商(IQ)却低成就;低智商却高成就”,探究其原因,发现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心理因素制约着自己,那就是“情感智商”或叫情商(EQ),前者情商较低,后者情商较高。成功=20%IQ+80%EQ。多数大学生有成长的愿望,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在学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率和生活效率;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个性品质及乐观愉快的心情,多欣赏别人所长,生活平实,勤奋,有自知力、自制力、亲和力。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来自内在的阻力,导致种种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扭曲人格变态等等现象(由亚健康到心理疾病),是大学校园极度关注的问题,已引起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问题之一:社会适应不良。包括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饮食、起居、交通、气候、人文环境等);对学习内容与方法的不适应,甚至学习目标失控,成绩由优变劣,由学到玩;还有人际地位不适应、不和谐;情感寄托不适应,产生孤独感、空虚感。以上现象,大一新生明显,应快速适应才行。问题之二:个性发展问题。缺乏自信,常怀自卑自怨心理,包括来自经济的、地域的、容貌的、口才的、成绩低落的。由此而敏感多疑、偏激、狭隘,找不到自我定位,因而情绪低沉、焦虑、恐惧、学习状态差;有的是从小个性孤僻、羞怯,胆小怕事,愁眉苦脸,遇事退缩,封闭自己,造成他人错觉,以为此人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另一类个性不良的学生则表现出处处逞强好胜,得理不让人,以欺负他人为能事,只占便宜不吃亏,常惹出事端。这些个性发展不良又带来严重的人际关系失衡的恶果,他们常以“自我中心”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之三:恋爱心理问题。爱情是一门最高洁的艺术和最值得认真探索的学问,它关系人一生的幸福和前途,甚至几代人、几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爱情是促使大学生心理发展与人格完善的契机与试金石。它追求志同道合,文明高雅,相互促进、互信、互利、互担互享的心理满足,不主张以金钱物质满足或冲动的一时性爱满足为目标。正确对待失恋与单恋。问题之四:择业与个人发展问题。大学生选定一个专业就是选定一个职业,就是选定一种生活方式。到大三、大四时,学生常有就业的危机感、无方向感。与其预期焦虑,不如在学习中对未来职业的知识、智能的储备早作打算,对自己的个性修养早作充实、优化。在求职时才能充分展示你的实力、魅力与亮点,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外语水平、电脑操作、诚信度、无劣迹等。二、心理健康的一般常识(一),它可以使人从天堂掉入地狱,也可使人从地狱升上天堂。(人性复杂论),可能变为天使,如果是和魔鬼打交道就可能变成魔鬼。,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个性决定命运。(后效论),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老子:感化论),战胜世界,而是常想如何战胜自己,因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命运,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战胜无知与无耻、自控论)(二):自己不感到痛苦,他人不感到异常,社会功能良好。10%:有痛苦但时间短暂,有异常但很快克服,社会功能损害较小,自己有调节控制的心理功能。40%:较长时间不适应工作与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紧张难以自控,社会功能损害较大,需心理咨询帮助。40%:有严重心理不适与身体症状,错乱归因而无力应付生活,对自身与社会损害严重,需药物与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包括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症状)(三)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防初级预防:针对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的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心理辅导,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班级设心理委员)二级预防:针对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缩短病程,尽早康复。(年级有心理咨询员)三级预防:针对有明显偏激行为和严重品德困难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与矫正,实现身心康复。(进行药物与心理治疗)(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学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