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试卷的命题
宿迁市泗阳县众兴实验小陈月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推进,我校考试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上学期末,我们又按照省市县教研室的要求,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创新性原则进行命题,认真研制试卷,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查,有效地发挥了试题的导向作用,对全县小学数学评价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四年级数学试卷命题中的一些想法介绍一下,以求教于同行。
一、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试卷中就应该力求充分地体现现代文明。然而,我们常见的数学试卷缺少人文性,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成功是属于你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等等。对试卷的内容编制我们也作了调整,将其分成三大部分,即:“加深理解、打好基础;动手操作、探索创新;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并且使用了卷首语、卷尾语。例如在卷首写道:“同学们,一学期过得真快,你一定堂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本领,这儿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你可要加油啊!”卷尾写道;“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关注差异,满足不同追求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和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过去的做法是在试卷上设置难题或附加题,以增加区分度,这样便导致了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的泛滥。为了消除这样的弊病,本次试卷做了尝试性的探索,即设有加分但不设附加题,而以同一道试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追求。如第二部分操作题第一题有多种答案,评分时学生如能正确设计出三种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同样,还有第三部分的最后一题,要求正确设计出两种答案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此类试题在评分上做到有底而不封顶,学生设计一、两种同样方案并不难(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得到基本分,而不致损伤积极性),设计三、四种则稍有难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再设计出创新性合理方案,即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体,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体现(这是用加分鼓励的办法,使中上等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
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和编制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试题,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试卷的命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