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Spine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与“死亡”
脊髓损伤最早描述见于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的医生记载,直到1940年前脊髓损伤仍是“死亡”的同义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80%的脊髓损伤患者于伤后2周内死亡。
1940年以后,由于磺胺类抗菌素及抗生素应用于临床,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脊髓损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
脊柱的结构
共31对脊神经,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
概述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伤病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从而引起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脊髓损伤常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之一。
脊髓损伤多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群。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期很长,其平均寿命比健全人仅减少4—5年,康复医疗需求迫切。
病因病理
脊髓体积较小,主要有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为永久细胞,目前认为损伤后尚不能再生。
原因:外伤性和非外伤性。
脊髓损伤后几分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水肿、缺血和继发性损害,12h后出现巨噬细胞侵润等炎性反应,72h达高峰,致使运动神经元坏死、轴突变性和分解。
脊髓损伤程度评定
完全性:脊髓休克结束后骶段感觉、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
不完全性: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和运动功能.
(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或深部肛门有感觉,或肛门外括约肌有自主收缩)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常出现的脊髓损伤综合征
①脊髓中央综合征
②前束综合征
③Brown-Sequard综合征
④圆锥损伤综合征
⑤马尾综合征
ASIA残损指数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SCI平面评定
神经平面: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总损伤平面)
感觉平面:感觉完全正常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平面:肌力>3级且该节段以上节段肌力≧4级的神经节段。
感觉和运动平面可以不一致,左右两侧也可能不同。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