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PCOS临床表现异质性,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危险也增加。PCOS至今病因尚不明确,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制定中国的诊治规范迫在眉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于2006年11月18日在重庆召开了妇科内分泌学专家扩大会议,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初步制定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流行病学
PCOS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中国尚无确切发病率),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30~60%,甚至有报道高达75%。以ESHRE/ASRM建议诊断标准,济南市、%%;济南市汉族PCOS患者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下群体。我国尚缺少全国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PCOS的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由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一、遗传因素
PCOS有家族聚集现象,被推测为一种多基因病,目前的候选基因研究涉及胰岛素作用相关基因、高雄激素相关基因和慢性炎症因子等(相关候选基因详见附件一)。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宫内高雄激素、抗癫癎药物、地域、营养和生活方式等,可能是PCOS的危险因素、易患因素、高危因素,不能算是病因,应进行流调后完善环境与PCOS关系的认识。
PCOS诊断标准的演变过程
PCOS的诊断标准一直是本领域专家争论的问题。
一、1935年,Stein 和 Leventhal描述了闭经、多毛和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polycystic ovary,PCO)的无排卵相关综合征(S-L征)。
二、1990年NIH制定了PCOS诊断标准:月经异常和无排卵;临床或生化显示高雄激素血症;除外其他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未将卵巢的多囊改变(polycystic ovary,PCO)作为诊断的主要症状。
三、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ESHRE/ASRM)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是目前全球PCOS的诊断标准。
(1)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 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3) 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大于10ml);
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它高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库兴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
四、2006年AES(Androgen Excess Society)标准
(1) 多毛及/或高雄激素血症(Hirsutism and/or hyperandrogenemia);
(2)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及/或多囊卵巢(oligo-ovulation and/or polycystic ovaries);
(3) 排除其它雄激素过多的相关疾病,如CAH、柯兴氏征、高泌乳素血症、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诊断
专家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在现阶段推荐采用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ESHRE/ASRM)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在中国使用,待中国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研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再斟酌是否对此诊断标准进行修正。
一、PCOS诊断标准
(1)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 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3) 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4) 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二、标准的判断
(1)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1. 判断标准:初潮两年不能建立规律月经;闭经(停经时间超过3个以往月经周期或月经周期≥6个月);月经稀发≥35天及每年≥3个月不排卵者(WHOII类无排卵)即为符合此条;
2. 月经规律并不能作为判断有排卵的证据;
3. 基础体温(BBT)、B超监测排卵、月经后半期孕酮测定等方法明确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