葿苏州市招商引资实践的启示芇江苏省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当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态势,江苏抓住了国际资本向中国,特别是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机遇,使江苏成为目前国内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之一。其中,一向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苏州市,,当年超过上海而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特别是昆山这个县级市,外资投资累计已超过100亿美元,台资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苏州经验何在?招商引资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蚁一、苏州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成效在苏州经济中,外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州人就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目前外资企业已有1万多家,总投资900亿美元,占全国总投资的10%,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96家先后落户苏州。苏州昆山市是外商投资特别是台资高度密集区之一。在利用外资方面,1997年以来,昆山连续7年每年合同外资超过1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900多个,注册外资13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8亿美元。全市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有950多个,超亿美元的项目有37个,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1家在昆山落户。另外,2004年新批外资项目511个,,,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不言而喻,苏州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是显著的。袁另外,苏州无论从城市人口、经济规模,还是从产业基础、科技力量等方面来说,相对于国内众多大城市都不具有优势,却能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众所周知的苏州工业园区无疑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作为中国唯一的中外政府合作开发项目的苏州工业园区,创建10年来,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以不到苏州3%的土地、%的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20%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外贸总额,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成功典范[2]。当前,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已跨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去年5月召开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充分肯定了园区过去十年的发展业绩,并指明了今后十年的发展方向。下一步,苏州工业园区将紧紧围绕新十年目标,按照“三为主、二致力”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新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道路,率先增创对外开放、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的新优势,带头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努力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薈二、苏州市扩大招商引资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蚇苏州招商引资的成功实践,是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区域分布变化的一个体现,即外商投资的重心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的转移。在这次转移中,苏州不仅抓住了这次机遇,适应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出现新的特点、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领域不断调整的新趋势,而且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了这一转移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苏州市政府不断顺应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熟悉掌握外商新的投资方式、投资领域,打造城市品牌,注重从“办企业竞争”到“改善投资环境”的竞争,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蒁1、在招商引资上更新观念,提供多方面服务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不断更新观念。从区域开发观念上升到全球化意识,不仅要在全国,更要在国际分工与交换中为自己找准位置;从用优惠政策创造局部优势的观念升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意识。近几年,苏州人普遍树立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新理念,从而在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服务机制。“企业怎么要求,政府就怎么做。”这是苏州在国内率先提出的招商引资的服务口号。苏州市政府在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硬件服务也堪称一流。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就像进了一个大花园。7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除了路灯,没有一根电线杆。为了合理整治园区环境,开发时,推掉地面上的所有设施。以每平方公里1亿美元的代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自1994年创建园区以来,园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就300多亿元,建成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通讯、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等“九通一平”工程已全面完成[2]。政府为招商引资创造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外资的不断进入,积攒了后劲。虿2、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平台,是苏州招商引资的强大动力。苏州积极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从管理职能
苏州市招商引资实践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