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enzie疗法是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hinMcKenzie先生创立的一种应用脊柱力学治疗颈腰疾患的康复方法,由于其治疗技术独具特色,且有较好的疗效,故获得了国际康复医学界人士及临床医师的认可。 (一)Mckenzie技术中有关治疗的观点 、手法等治疗技术的区别: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包括伤害感受器的神经调节,降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松解或牵张粘连及最快速使重要的关节活动度增加。这些作用通过体位的调整和反复训练也可获得。 :Mckenzie技术中,患者自我形成的治疗力量远比治疗师形成的治疗力量(如按摩、松动术、手法、牵引等)更大。患者形成的治疗力量可以从改变和保持姿势的静态方法获得,也可以从反复运动等训练的动态方法获得。Mckenzie认为这更为重要,更为潜在地提供患者的长期效果,并进而减少了患者依赖,增加了或者的独立性。 :Mckenzie不仅注重治疗,同时也要求对患者开展预防指导,针对不良姿势、反复屈曲这两个易患因素的加强预防,尤其是在久坐、持续弯腰、提举重物和腰痛复发等场合。 :Mckenzie对卧床休息、支撑辅助具、腰围等被动治疗手段持不完全支持的观点。Mckenzie认为卧床休息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产生继发问题。 :手术以后可继发瘢痕、纤维化和神经根粘连,因此手术失败率高,效果相对较差。为避免手术以后瘢痕造成的功能问题可以在手术后通过伸展—牵张的方法使局部的弹性结构形成可伸展性瘢痕。为预防功能不良的发展,可采用的方法为在手术后每2小时有规律地进行一次全范围的被动直腿抬高活动,降低纤维化的形成和神经根粘连的并发症。(二)Mckenzie技术的特征性内容 :在进行某个方向的脊柱运动后,脊柱单侧方或单侧肢体远端的脊柱源性的疼痛减轻,疼痛部位向脊柱中线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向心化现象。在侧方或远端的疼痛减轻时,脊柱中央部位的疼痛可能暂时加重。 向心化现象仅出现在移位综合征的病例。反复运动后减轻的程度,症状随之减轻,且出现向心化现象,提示预后良好。 : (1)姿势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疼痛仅因正常组织过久地在运动范围终点受到牵拉造成脊柱软组织力学变形所致。一旦解除静态力学负荷则疼痛迅速停止。 患者年龄通常在30岁以下,职业多为办公室工作,缺乏体育运动。症状多局限,疼痛常在脊柱中线附近,多为间歇性,不向四肢放射。患者可分别或同时有颈、胸、腰椎各部位的疼痛。体检常无阳性体征存在,检查时唯一的客观表现仅在出现疼痛时患者腰椎处在不良姿势且维持在运动终点。 (2)功能不良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疼痛是由于脊柱受累节段及其邻近软组织结构挛缩,进而产生局部力学变形所致,通常在试图达到活动范围终点时出现疼痛。 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且缺乏运动。疼痛的产生为渐进性,部位多局限于脊柱中线附近,总是在运动达到活动范围的终点时发生,而不会再活动过程中出现。除了合并有神经根粘连的情况外,功能不良综合征的疼痛不会出现下肢牵涉痛症状。 (3)移位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疼痛是因椎间隙内在解剖学紊乱和(或)移位刺激外部伤害感受器所造成。 患者常见于20-55岁,长期存在
麦肯基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