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也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威胁。“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使得新闻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他律,加上自律的缺失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理念的新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坚守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新闻理念,它追求对新闻事实绝对的客观公正的报道,不掺杂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评价以及一切影响客观事实的杂质。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应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理想化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是绝对的客观、中立,新闻媒体要摆脱外界的干涉,摆脱来自政治、商业巨头、媒体大亨甚至是公众的干涉。但是新闻界必然要受到来自国家和统治集团、资本和商业主义、新闻从业者“失律”、受众甚至新闻界内部的制约,政治的压力、资本的追逐、受众的期许、媒体人自身的职业规范,这些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遭遇困境。
“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庄重”,《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媒体又现媚俗“三招数”》中的这句话或许说明了一些问题,反映了当下新媒体环境现状的背后,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冲击
新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兴起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集手机、多媒体、互动性传播为一体的新的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中,实行的是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者处于优势地位,对信息的传播掌握着控制权,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被动选择。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它的互动性特点打破了信息的单向传播,“一对一”的传播模式增强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权,受众开始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主动发现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甚至是传播信息。受众不再是传统大众传播中的乌合之众,而是能够最大化的参与到信息社会中来有着主动权的群体。然而传播群体的扩大,再加之海量化的信息,使网络新闻的把关变得更加困难。海量的信息的存在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新闻真实性甄别的困难。把关难度的加大,很容易使虚假信息泛滥,有价值的信息被湮没。这也对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此外,由于信息传播群体的扩大以及信息传播者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新闻传播者,或者说是信息制造者的
“失律”。“自律”的缺失会导致“失律”越来越严重。新闻专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新闻报道的绝对客观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传播者并不是专业的记者,很多网民在传播信息和评论信息的时候,往往凭一时冲动,加上自己的主观倾向,信息是被客观化,却很难做到客观性。有些信息发布者甚至会因为没有被限制的压力而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这不仅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衅,更是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新媒体对于新闻专业主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