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男,用大数据找到爱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感叹“被剩下了”,面对迟迟不来的缘分,多数人只是在等待中叹息。而数学家麦克金雷选择了主动出击。这位凌晨3点还在实验室捣鼓数据的技术男,把自己的短板变成了优势——他通过大数据,找到了和自己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伴侣。
麦克金雷在美国波士顿长大,本科学的是中文。2001年毕业后,他在纽约世贸大厦的一家公司当兼职翻译。仅仅工作了5周,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就发生了。麦克金雷幸运地逃过一劫,而他的命运也发生改变,“那天之后,我就一再地问自己,我到底想做什么。”
这时,麦克金雷接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黑杰克小组——他们依靠快速算牌技巧和团队配合,在赌场赢取大笔奖金。初露数学天赋的麦克金雷加入了这个团队,跟随他们往返于纽约和拉斯维加斯,一年就可以赚到6万美元。这一经历大大增加了麦克金雷对数学的兴趣,也让他决心继续深造。随后几年,他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名校攻读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2年,麦克金雷在数学领域一展所长,但同时,在寻找人生伴侣上屡屡遭遇滑铁卢。在多少有点名气的相亲网站上,麦克金雷都登记了自己的资料,但回应寥寥。时年33岁的他,身材干瘪,头发稀少,在美国4000万网络相亲大军中毫不起眼。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是时候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了。
在美国,一些相亲网站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心理测试题,涵盖政治、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网站通过让用户回答问题,测试其性格和生活态度,从而找到互相匹配的人。麦克金雷决定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合适伴侣数据库”。
首先是收集数据。麦克金雷在相亲网站上建立了12个虚拟账户,用自己编写的程序操纵这些账号随机回答问题。然后将回答了同样问题的女性会员的资料与答案存入数据库。3个星期后,他手上有了2万多个姑娘的详细资料。
接着,麦克金雷把这些姑娘们分成7组,并试图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类别。其中两组吸引了他的注意:一组是25岁左右的自由职业者,比如音乐家或艺术家;还有一类是30岁左右从事创意工作的女性,比如编辑和设计师。
为了更有针对性,麦克金雷又创建了两个账号,诚实地回答这两类姑娘们最关注的500个问题。回答完问题后,他发现和自己匹配度在90%以上的超过1万人,最高匹配度达到了99%。
最后一步是要获得这些姑娘的关注。麦克金雷编了一个新程序,自动访问与他匹配度高的对象,对方
技术宅男,用大数据找到爱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