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之惑
截至4月23日,四川芦山地震共造成193人死亡,让人倍感遗憾的是,在伤亡者中,竟有身在成都、重庆等地的数人,惊慌中跳楼导致重伤甚至死亡。据媒体报道,成都有3人在强震发生时因惊吓跳楼死亡。成都大学5名学生,在地震发生时采取不当避震措施,从楼上跳下,导致受伤,其中一人重伤。重庆一男子因恐慌从三楼跳下,脑部重伤。4月21日,一次较强的余震持续了10秒左右,西南石油大学一名学生从宿舍楼跳下。
那么,如果地震预警系统真的灵光,这些被恐惧折磨的伤亡者,是否可能做出另一种选择?该不该有?有没有用?围绕地震预警,疑惑与争论从未停止。
假如地震可以预测
芦山地震前晚,微博“预报中心”发帖说,有动物异常表现并“预测”地震,就在芦山地震前不久,4月17日,,而早在3天前,“预报中心”。因为这些微博,“预报中心”一举成名。
神秘的“预报中心”博主至今从未显露真容,微博上的资料显示,博主是一名出生于1995年的学生。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博主解释说,微博中所指的“异常动物”,是指自己湖北家中的动物。在雅安地震前晚7点多,博主的一只猫,一只狗,叫了一个小时,老鼠也窜了出来。
“预报中心”微博目前拥有20多万粉丝,特别是四川雅安地震以后,微博更加红火。不过,“预报中心”这种民间预报的形式,受到了官方机构的批评。云南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俊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根据我国法律,任何个人或民间机构对外发布地震预报信息都是违法行为。他还建议网友不应采信民间机构发布的地震预测消息。
芦山地震中,已经有造谣者被处理。一名自称地震局内部人员的造谣者,被成都市公安局抓获,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该名造谣者予以行政拘留。
公众总是期待地震的发生可以预测,因此,像“预报中心”这样的民间人士受到追捧。但严谨的科学家会说,地震预报目前还是世界难题,一些国家能够做到地震预警,但预警能力也十分有限。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预测是通过观测手段、观测资料分析,根据规律能提前判断某地今后某个时期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情;把预测结果进行发布,就是预报。而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几秒有何用?
基于地震预报的难度与政策风险,地震预警开始在研究与实践中得到重视。
此次雅安地震发生后7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预警信息:“(后来修正了震级),,为成都市提供了28秒避险时间,为雅安市区提供了5秒避险时间。该预警信息实时通过微博、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汶川和北川电视台和学校专用接收终端等同步发布。
”
8时2分,汶川电视台提前42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四川芦山正发生有感地震,汶川将震感轻微,请做好避险准备。地震横波还有42秒到达。”已经安装预警接收设备的北川中学、青川乔庄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触发并报警。电视节目中插播的信息,就来自汶川县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2008年汶川地震后,物理学博士王暾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目的是“为研究、研发、试验地震预警技术”。作为中国首个民间地震预警系统,这家
地震预警之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