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戏曲音乐传承中的“口传心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戏曲音乐传承中的“口传心授”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曾经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戏曲音乐,“口传心授”是现在仍然采用的重要传承方式。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点的确还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当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解决好’口传心授”的问题,对于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关键词:戏曲音乐;口传心授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16-02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曾经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这一传承方法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然而,对口传心授这一教学传统的传承方法进行再认识,探索其内在规律以及文化功能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对挖掘这种传承方式的文化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保护和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密切相关的人类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意义。一、“口传心授”的基本内涵(一)“口传心授”的界定所谓口传心授,就是在文化传承时师徒间通过口头传授和内心领悟方式进行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通过口授、眼观、耳听、心悟、手动,传其形、悟其神。口传心授是用“口”来传授,用“心”来感受,使传者、承者双方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从而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传统上,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大多数情况没有乐谱、没有文字,全凭师父口传,徒弟心记。有时虽然有乐谱,但乐谱只是记忆的辅助,并不依赖乐谱,更没有只通过乐谱的习学方式,传承是紧密结合师父的口传方式进行的。比如,中旋律框架的乐谱形式,节奏、音高要靠唱奏者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处理。而口传心授在这种音乐的传承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口传心授”的多层含义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要向学生授其所习之学业,传处世立身之道理,解学生心中的疑虑,这样,师才可称之为“师”。这个解释涵盖于所有教育形式之上,当然也包括戏曲教育(虽然那时还没有出现戏曲)。戏曲传承也要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等多方面。戏曲传承者就是凭借“口传心授”的手段。对“口传心授”存在偏见的人认为它只能停留在“授业”的基础上,而未对“传道”、“解惑”加以理解。因此“口传心授”往往被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口耳”传承,是简单的模仿、再现。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对于戏曲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而言,依靠乐谱的谱传方式可以提高传播效率,但它永远也不能完全取代口传心授。因为,具体、鲜活的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是乐谱无法完全承载的,只有通过口头的传授,才能把大量“活”的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和大众,并使得学习者活学、学活,达到可以化用的精神境界。二、“口传心授”的文化特点在无文字时代,历史和文化(包括音乐文化在内)都只有依靠口传心授来传承。随着文字的出现,使用书面传承的方式也占很重要的地位。但口传心授在戏曲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规律中始终占据主要地位。口传心授如此重要不仅因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口传心授

论戏曲音乐传承中的“口传心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