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变化性。公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三、公众的分类1、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类(1)首要公众。(包括内部员工和决定组织生存、发展的公众)(2)次要公众2、按公众对组织的吸引力分类(1)受欢迎公众: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意向的公众。(2)被追求公众:符合组织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并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3)不受欢迎公众:背离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或现实威胁的公众。打造“忠诚”计划案例分析之深圳万科“万客会”:万客会为会员提供了近十项优惠,包括提前收到深圳万科地产最新推出的楼盘资料和售楼全套资料;优先安排选购房产、选择朝向、挑选楼层;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万客会举办的各类公众社会活动,享用万客会精选商号所提供的购物折扣和优惠3、按照公众对组织的不同态度分类(1)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赏、支持和认同态度的公众。(2)逆意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批评、反对甚至于敌视态度的公众。(3)边缘公众: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4、按照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1)内部公众(2)外部公众5、按照公众发展的不同阶段(1)非公众:指处在社会公共关系视野外,并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与社会组织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社会群体。(2)潜在公众:指将来有可能与组织发生直接利益关系的公众。(3)知晓公众: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已知晓自己与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组织有关的信息,并提出有关权益的要求(4)行动公众: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明确组织与公众的状态,并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第二节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协调一、公众关系协调概述(一)公众关系协调的含义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结果式静态范畴)。社会组织为争取公众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协调公众关系的工作(过程式的动态范畴)。(二)公共关系协调的内容利益协调公共关系协调态度协调行为协调1、利益协调认清各自的利益需求点把握相互利益结合点调整利益目标,促进互助互利2、态度协调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同公众的互助互利自觉进行的对各种消极态度的转化和积极态度的强化的公众工作。从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入手。3、行为协调社会组织及其公众自觉对自身行为进行的协调和调节,以便使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二、组织内部公众关系的选择协调(一)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二)组织协调员工公众的工作包括:重视物质利益要求关注精神需求,激发潜力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个人价值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制度,培养员工进取心在员工中树立劳动模范(三)员工关系协调的技巧1、传播沟通内部刊物;黑板报、简报;职工手册;民意测验;设立电话、意见箱;利用会议利用非正式团体2、了解员工,尊重员工。3、对员工进行多种能力培训,开发潜力资源。4、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制度。5、在员工中树立劳动模范等。6、组织各种联谊、福利活动,诸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舞会、旅游、参观等,以联络感情、融洽关系。7、领导连带责任制度。(四)下级与上级关系处理技巧第一,尊重上级。第二,了解上级。第三,扼其要点。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