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教学目标:。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课件出示自读要求)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生齐读,师板画搭石)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4、“挽”是什么意思呢?(卷起来)5、师引读: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6、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7、是啊,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8、(课件出示)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9、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2、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要求,生默读、圈划)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1、师:我看到很多语句都被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2、学生汇报:(一)“摆搭石”句子(课件出示语段):“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学生
《搭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