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列女传》的民俗学解读
位秀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
摘要: 《传》的史学价值与教化功能等使它受到重视,得以《列女传》蕴藏着丰富的民俗资料,具有极其可贵的民俗
广泛传播。这部女性故事集,保存了许多故事和民俗资料,是后学价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有着民族志和文化史的意义。它
世民间传说与文学创作的源头,成为民间文化原型,具有民俗志和文对妇女的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与它的内容与妇女的日常生
化史的意义,它的民俗学价值与意义有待发掘。活密切相关分不开的。它有着真切的民间性、礼俗性。人生四大
关键词:列女传;民间故事;文化原型仪礼——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姻仪礼、丧葬仪礼,莫不涉
及。如卷一《母仪传·周室三母》把周文王之圣明,说为与其母
《列女传》卷,汉刘向撰。班昭曾作注释,并为之续传, 太任在妊娠期间能奉行胎教有关。关于胎教,其中说: “古者妇
马融为之训解,晋人顾恺之为之作画像,使它得以广泛流传。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昧,割不正不食,席
《列女传》的直接成因是戒成帝勿幸宠赵飞燕姐妹。从讽谏时政不正不坐, 目不视于邪色,耳不昕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
出发, 《列女传》主要是宣传封建伦理道德、贯彻贤妻良母的教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
育,第一次系统地记载了从传说时代到西汉中期社会各阶层的女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 皆其母感于
性事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篇, 物, 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第页这里传递
每篇传,共人。卷是班昭续作。“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了自古就有胎教的信息,有孕妇与生育的禁忌、礼俗。现代医疗
为鉴戒,不存一操。”“所幸他并不希望众长俱备,只要有一善科技也证明,妇女在妊娠期间,其本身行为乃至周围环境的影
可录,便是他所赞颂的。”“后世史家所谓列女,则节烈之谓, 响,对腹内胎儿能产生多种作用。因而要求妇女在妊娠期间注意
而刘向所叙,乃罗列之谓也。”由于《列女传》载录了十多名自己的言行,慎于同外物的接触,无疑应是对妊娠妇女的一种合
节妇贞女,为“列女传”变成“烈女传”埋下了病根。“盖凡以理的卫生要求。这种古代妇女卫生文化的记载对其传承发挥巨大
‘列女’名书者, 皆祖之刘氏。”二十四史中有《列女传》的共的作用,有可资借鉴的依据。卷五《节义传》中《鲁孝义保》和
十二史。旧地方志里大都有一卷《列女传》。除了在史学、文学《魏节乳母》表明当时儿童保育中有保母、乳母。又如卷三《仁
上的重大意义之外, 《列女传》还有勘正今本古籍史实、文字的智传·魏曲沃负》中所载“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聘则为
讹误,弥补其记载的疏略等的价值而关于这部古籍中有关民俗妻,奔则为妾”“节成,然后许嫁,亲迎,然后随从,贞女之义
的研究,几乎一直是个空白。本文欲对它的民俗学思想与学术价也”。第—负表明女子十五岁为成年,要行“开笄”之
值,做一个初步探究。礼, 二十岁可出嫁,举行婚礼。按聘娶礼节而嫁为妻为贞女,受
“《列女传》是一部女性故事集”,其中“巧女”型故事人尊敬,私自出奔则只能做妾,地位低下。这对于封建社会的女
占了很大比重。首篇《娥皇女英》可看作后世“巧女故事”最完子的教育、规范功能不言自
《列女传》的民俗学解读.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