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华尔街的金融流氓.doc:..高盛,肀尔街的金融流氓最近,华尔街霸主高盛陷入“欺诈门”,一系列欺诈交易成了美国证交会和世界各国民众关注的焦点,高盛也正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商业道德拷问。那么,这样一个“带着人性面具的吸血鬼”,到底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它在众多的金融风暴中依然屹立不倒,其中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美国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85号,一座不起眼的铁灰色大厦低调、沉闷地矗立。没有人会停下来看它一眼,男男女女们沐浴着黎明的阳光,穿着华尔街经典的黑色套装,背着公文包,手里抓着承载一切信息的黑莓手机。他们钻出林肯房车,快步走向大厅。大厦没有标识牌,大厅里也没有前台,荷枪实弹的保安更不会告诉你这是什么地方,一切都非常神秘。这里,就是高盛在华尔街的总部。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许多老牌投行轰然倒地,而高盛不仅没受很大冲击,甚至还凭借政府100亿美元的救助而成为赢家。旋即,公众间、媒体上,其至高盛的客户都纷纷开始对这家投行贪婪、拜金的丑陋面目加以指责。《平尔街日报》谴责高盛对政府施加了“不正当压力”;《滚石》杂志甚至将其称为“带着人性面具的吸血鬼'并认为高盛一手操纵了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每一次经济泡沬。对于外界的质疑和批评,集团内部幕僚长约翰•罗杰斯如此回应:“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我们很清楚大众在想什么。这个行业竞争激烈,我们不可能对外界的声音置之不理。”如何利用AIG自保罗杰斯是典型的商业精英,作为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的高层,和政界关系颇深洒装笔挺,眼神尖锐。“对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来说,高盛是必不可少的。”罗杰斯一向语气温和、但一涉及有关美国国际集团公司(AIG)的话题,他便忽然怒目圆睁,脸露愠色,双手在空中挥舞。“如果你不喜欢(政府的)政策,而又想保有自己的权益,你当然可以选择信口开河、把问题全推到高盛身上。”与AIG的纠纷一直是高盛的痛处。2009年,美国政府对AIG施以援手,用以补偿因提供高盛担保债务权证(CDO)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这一事件一经公开,便在华尔街激起千层浪。人们普遍认为高盛暗中操作,将政府大批救援资金运转到自家账户。在当时如此糟糕的经济环境下,摩根士丹利损失10亿美元,高盛却能够获得30亿美元的利润额。这样的鲜明对比,更加重了人们对高盛的质疑。AIG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专门负责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分支机构AIGFP大规模出售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的信用违约合同,即CDS。这种交易为AIG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埋下了祸根。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该公司无力偿付大量担保金额。当时,高盛是AIG最大的银行客户,从2005年起向其买入大约200亿美元的违约掉期交易担保。2008年9月,老牌投行雷曼宣布破产,标准普尔将AIG降级,这意味着AIG的交易方可以要求额外的116亿美元抵押,其中包括抵给高盛的75亿美JLio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及盖特纳随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可否建立一个私人银行财团来拯救破产边缘的AIG、会议参加者也包括来自于高盛及摩根大通的代表。“制定出一个解救方案,对他们(高盛和摩根大通)来说,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当时AIG的CEO罗伯特•维尔伦斯坦德如此评价。参加会议的高盛代表人数是其他投行的三倍,其公司高层悉数到场,包括CEO布兰克费恩、联席运营官乔恩•温克里德等。政府方面,会议召集人保尔森的老东家就是高盛,而盖特纳虽未就职于该公司,但是他曾任高盛前副总裁丹•杰斯特的助手。从人员构成来看,这次会议看上去更像高盛内部新老高层的讨论会。高盛对此次会议的主导,起初并没有招来太多的外界质疑。但很快,保尔森向世人宣布了政府拯救计划:拟耗费850亿美元购买AIG的主要股份。在当时看来,AIG拯救计划极其必要,因为一旦这个保险巨头垮台,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其至给全球金融系统带来毁灭性打击。但在AIG支付给投行的520亿美元中,高盛是其中最大的获利方,总计达130亿美元。结合之前的紧急会议,高盛在这个援救计划中占据的主导地位逐渐引起人们怀疑。正如纽约州前保险局长埃里克•迪纳罗所说,这个看似是要拯救AIG的计划,实际更像是高盛自己“做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保证自己没有任何损失”。白宫“高盛帮”撑腰AIG前任CEO格林伯格曾希望保尔森能够向AIG的客户们提供政府性担保,而非进行资产清算并用现金偿付他们的损失。2008年10月,格林伯格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曾这样质问过布兰克费恩:“我完全不理解事情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子,AIG被迫成为政府控制的公司,而高盛则仿佛旁观者置身事外。这样的做法太粗暴,太可耻。”保尔森也不避嫌,在AIG拯救计划确定之后
高盛,华尔街的金融流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