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行性出血热讲座【传染病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我国为重疫区。
概述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并发症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及预后
九、预防
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根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16型,即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Ⅲ型普马拿病毒(棕背平型);Ⅳ型希望山病毒(田鼠型);以上四型是经WTO汉坦病毒参考中心认定。我国所流行的主要是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目前认为汉滩病毒感染者病情重于汉城病毒感染者,可能与病毒毒力较强有关。
流行病学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狗、家兔等。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是大林姬鼠。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播携带病毒的鼠类的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携带病毒的鼠类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及胃肠粘膜而感染。
3.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4.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 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有传播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三)流行特征
1.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疫情最重,目前我国的流行趋势是老疫区病例逐渐减少,新疫区病例不断增加。
2. 季节性和周期性流行季节与传播鼠种有关,其中黑线姬鼠传播者流行季节为11至次年1月份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为双峰型。家鼠为传播者的流行季节3~5月为高峰。发病高峰为单峰型。林区姬鼠为传染源者流行高峰在夏季。
3. 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
流行性出血热双峰型发病季节

流行性出血热讲座【传染病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紫岑旖旎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