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9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9篇.docx第一篇摘要奥尔夫教学法以音乐为主线,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进行综合运用,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积极性、个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和反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笔者在开展台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的教学中,结合奥尔夫教学法,以节奏律动、乐器的运用、乐谱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歌曲,并准确地唱准歌曲,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节奏;律动;乐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更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他提出音乐教学应该回归原本,而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声音曲调,它应该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音乐是一门气氛活跃的艺术课程,可是目前,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和先进的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法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改进的余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将音乐课上得较为沉重,过度地偏重乐理知识,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也忽视了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个性和创造性,将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学堂变成生涩难懂、抽象无趣的乐理讲堂,使得孩子们难以感受音乐的美妙。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经常将歌唱、演奏和形体舞蹈动作自然地合为一体。奥尔夫指出,不是音乐配合某一个动作,或是动作配合音乐,这两者应该是自然地结合为一,感官—肌肉的这种统一,我们不仅在儿童的身上,也在原始民族身上,从他们的歌唱和舞蹈,从他们的奏乐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于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民歌。它属于歌舞类的欢乐舞曲。笔者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后,在教授这一歌曲时,坚持运用奥尔夫教法从节奏、乐器、乐谱方面着手,回归音乐本体。现将笔者的实践尝试、感受与同行分享如下1注意从节奏入手,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知力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进行时间组织的体现,它不需要任何技术准备,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身生理心心理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音乐要素。人的本能会使人们在听到音乐后,身体官能的节奏动作会自然作出反应。比如,听到音乐,人的身体会自然地产生运动趋势,听到战鼓、军乐人们就会情绪高涨、热血沸腾。节奏可独立表现音乐的内涵,同时又是舞蹈、音乐及语言所共有的基因。因此,我们以节奏为契机,将三者融为一体,实行有效贯通,在不借助他类器具的前提下,通过肢体活动反映出较强的直观节奏感觉,令孩子深刻感知并领会,有效降低音乐活动的难度。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属于歌舞类的欢乐舞曲,歌谱中的3~4小节、8~9小节、17~18小节都是单音的延长。在往常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在听一两遍乐曲后,将延长单音分析出唱几拍,之后进行数拍子的演唱。例如,第3~4小节是音符的延长,在演唱时我们需要唱四拍。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会在唱到的时候,教师数拍,学生唱。这样的演唱教法只是重视了时值的保持,却难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乐曲在这里需要延长。由于缺乏理解,孩子们在演唱时要么多拍、要么少拍,不能更好地唱准时值,感受歌曲情绪。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歌曲情绪,并对高山族民歌风格有所了解,在教学中,笔者先向学生们介绍了高山族以及高山族的人们会在盛大节日中,数人手持木杵,围绕石臼,边舂米边唱歌,以庆祝丰收的歌舞特点。再用一段高山族《杵舞》的视频引出节奏┃┃,并请学生们敲击板凳,以模仿人们敲击杵发出的声音,实时地感受高山族人用杵舞蹈的热情。 2实行舞蹈动作与节奏结合,感知高山族民歌舞蹈的风格特点人的动作本身富有节奏动力,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人们敏锐的感受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知音乐。作为歌舞类的乐曲,自然少不了舞蹈动作的配合。笔者依据高山族舞蹈的特点,为学生们连贯地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动作,罗列如下三步一踢即左、右、左地踢;踏步向前并双手上举,做出扬掌动作。根据歌曲的情绪,为歌曲设计加入舞蹈。具体的设计为1~2小节三步一踢;3~4小节即音符的延长处做敲击杵舞的节奏,这里敲击节奏可以改为2次拍手加3次拍腿的律动;5~7小节双人或多人手拉手,踏步向前并双手上举,做扬掌动作;8~9小节做敲击杵舞的节奏;10~13小节三步一踢;14~16小节踏步向后退,双手从前上方落回原位;17~18小节做敲击杵舞的节奏。加入舞蹈律动后,学生们将之前对高山族人生活的好奇心转化在了舞蹈动作中,参与度颇高,并且在舞蹈中,他们会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9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