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延安实践报告.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延安实践报告革命圣地延安之旅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延安是中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XX年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将唱响“延安精神,永垂不朽”的光荣口号,让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华儿女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共的语汇中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字眼,它的内涵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意。它意味着艰苦奋斗的岁月,它意味着激情澎湃的日子,它意味着炮火硝烟中的追求,它意味着矢志不渝的理想。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今天,我们被感动,明天,我们会行动! 延安精神,永垂不朽 XX年7月9日,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暑假所有的社会实践小组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会上副校长对我校历届的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简单的回顾与总结,并且对我们这批实践活动的成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学生代表也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向老师们做了保证,一定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XX年7月12日,早上8:00我们顺利登上了去往革命圣地延安的火车。路途中160人有说有笑,沿途的山山水水更让我们这些习惯于穿梭于城市的人惊叹不已,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感受,期待着更快的到达延安。下午1:00左右我们到达了延安,宏伟的火车站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广场上大家进行了合影,为期3天的红色之旅开始了。 7月13日上午,我们小组首先参观了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这里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这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在这里,毛泽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同时,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在来延安之前,就听说只有在杨家岭,才能看到这闻名中华大地的“安塞腰鼓”,而此次延安之行,杨家岭那浓厚的陕北风情像优美的画卷留在了我的记忆。通过对杨家岭的参观和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环境,他们的艰苦奋斗让人钦佩不已。 7月13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目录题目: 摘要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是政治军事之圣地;是教育文化之圣地;是思想精神之圣地;是革命人才之圣地。它记载了党在延安十三年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历史;它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延安精神。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圣地延安,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延安精神,在xxxxxx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将以“xxxxxxx”为主题,一路北上,探索党在延安的辉煌十三年历程。党在延安十三年,是我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精心培育、发扬光大的十三年。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命运紧密相连,同党的存亡息息相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名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这个神秘的地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它唱响中华大地,它融入了中

延安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ang19821012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