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新兴乡中心小学 2010-03-0212:59:34作者:王细义来源:新兴乡中心小学文字大小:[大][中][小]教学时,课堂上学生很有兴趣,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我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不了解,我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我首先出示影片《新警察故事》的一小片断,引出摩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摩擦的现象产生的条件时,我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了笔与纸的磨擦,扫把与地板的摩擦等摩擦的现象。我还通过三个对比试验:1、把两手合在一起;2、两手离开移动;3、两手合在一起搓动。让学生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一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将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手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学生感知磨擦力。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缺憾的地方,在讲解摩擦力这个概念时,应该先让学生分析总给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产生摩擦力,然后我再出示课件,这样学生感受会更深刻。我们的小缆车》课后教学反思教学日志2008-12-0310:22:24阅读265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这节课我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从安装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小车。接着通过几个小实验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是一个探究实验,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1)本节课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有很多细节课前没有准备好,考虑周到,如绳子的长度,长度太长会垂到桌子下面,这样会造成垫圈掉到了地上了,这时小车还没到终点,如果绳子太短,绳子没法垂到桌
五年级科学上册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